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臥聞海棠

    要說史上最坑爹的人,劉邦肯定要算一個,不僅坑親爹,還連岳父一起坑。

    公元前205年,劉邦率領56萬大軍攻打西楚首都彭城,一開始很順利,因為項羽不在,劉邦很快就攻佔了彭城,然後開心壞了,在裡面到處搜刮金銀財寶。

    然而出征在外的項羽一聽家被偷了,於是趕忙班師回朝,率領3萬軍隊把劉邦的56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劉邦不得已只能倉皇逃竄。

    在逃竄過程中,劉邦只求自保,把父親劉太公、岳父呂公以及老婆呂后都丟在了彭城。於是乎,這三人都成了項羽的俘虜。

    後來,楚軍一路追趕,劉邦一路逃竄,到了廣武澗這個地方,憑藉地形展開了對峙。這時候,項羽弄了一個很高的砧板,把劉太公放上面,對劉邦喊話說:

    你快投降吧,不然我就把你爹煮了!

    劉邦一聽,猶豫都沒有猶豫一下就說:

    我們倆曾經結拜為兄弟,既然是兄弟,那我爹就是你爹,你真的想煮了你爹的話,別忘了分我一杯羹。

    項羽聽了這話,差點當場就把劉太公給殺了,幸虧項伯出了勸阻,否則劉太公真的就被煮了,你說劉邦坑不坑爹……一開始為了金銀財寶把爹丟下了,後來又差點激怒項羽把爹害死,要不是他爹命大,真的已經被他坑死了。

    最後說句題外話,事實上劉邦不僅坑親爹,還坑親兒子親女兒。就在彭城戰敗逃跑時,為了趕路逃命,劉邦曾數次把車上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踹下車,幸虧他的部下夏侯嬰又下車把這倆悲催娃兒撿了起來。

  • 2 # 品茶論歷史

    第一名——袁克定。

    只聽名字,大家可能對他並不瞭解,甚至沒聽說過,小編偷偷告訴你,他可是袁世凱的兒子哦。 袁世凱在擔任民國大總統之後,一直對皇帝這個位置心存惦記。可他並不敢越位,袁世凱覺得這是大不敬,必然會引起民眾不滿,所以只是有越位的想法而已。而袁克定一直“鼓勵”袁世凱當皇帝,因為這樣他可以自然而然就當上太子。

    他為了圓“太子夢”竟然不惜偽造了一份假《順天時報》,專門刊登一些鼓吹帝制、”擁護袁大總統做皇帝“之類的假訊息,每天偷樑換柱地送給袁世凱看。本來猶猶豫豫的袁世凱被蒙得暈暈乎乎,以為眾望所歸,冒然稱帝,事實等到袁世凱登基後,人們各種反對並不支援,瞬間人們的抱怨接踵而至。以至於現在提起袁世凱這三個字,人們對他也沒有好印象…袁克定在坑爹領域的奇才讓人大開眼界。

    第二名——安祿山。此人正是“安史之亂”的發起人,安祿山!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唐玄宗時,安祿山為節度使,手中握有重兵,唐玄宗為了安撫安祿山,就認安祿山為他的乾兒子,而楊貴妃,自然也就成了安祿山的乾媽。可是最搞笑的,安祿山比楊玉環還要大16歲。根據唐朝的規矩,乾媽認兒子,要給兒子進行洗禮儀式,所以歷史上還有傳聞楊玉環和安祿山共同沐浴的緋聞。

    安祿山發起的戰亂讓強大的大唐帝國逐漸走向了滅亡,還有比這更坑爹的嗎?雖然我們說的是故事,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發展的必然性。與大家分享觀點,多多指教!

  • 3 # 小司馬講史

    “坑爹”一詞屬於網路用語,最早出現於網路遊戲魔獸世界,意指一種內心的宣洩、不滿、有被欺騙的意思。後來,“坑爹”一詞又有了新的含義,意指兒子或者女兒做出了不法之事,連累了父親。

    高真行是唐朝初年宰相高士廉的兒子,官至青光祿大夫、幽州都督。高真行有個兒子叫高岐,官至典膳丞。這個人心懷叵測,整天跟章懷太子密謀造反的事。後來事情敗露,唐高宗看在高家世代為官的份上,就讓高真行來處理他兒子高岐的事。高真行心裡明白,這是皇帝給他面子。高真行一狠心親手殺掉了兒子,還把他的屍體扔到了路邊。可後來高真行還是受到了牽連,被貶為睦州刺史。這個高岐放著好好的官不做,竟與章懷太子密謀造反,這不是吃飽撐的嗎?真是坑爹啊!

    坑爹的人豈止高岐一人,在唐朝還有一位,他叫許昂。許昂的老爹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許敬宗。許敬宗當過唐朝的宰相,在他的老伴裴氏去世後,他就喜歡上了裴氏的婢女。為此許敬宗就讓她做了繼室。這個婢女有點姿色,沒想到許昂竟對後媽有了意思。後來,事情敗露,許敬宗就上奏朝廷請求把許昂流放到外地。由此看來,這個許昂也是坑爹的主!

    最後,我再說一個坑爹的主,他的名字叫狄景暉。這個狄景暉是唐朝名相狄仁傑的兒子。老爹是唐朝名相,兒子再不濟也不會給老爹丟臉吧。不,狄景暉就是不爭氣,給老爹臉上抹黑。

    狄仁傑在魏州當過刺史,因為他為官清廉且在當地有所作為,老百姓就為他建立生祠,後來,他的兒子狄景暉也來到魏州任職。然而狄景暉卻不似他老爹那般賢德,他為人貪婪殘暴,因而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痛恨,狄仁傑的生祠也因此被毀。這件事在史書上有記載,據《舊唐書·狄仁傑傳》中說:

    “其子景暉為魏州司功參軍,頗貪暴,為人所惡,乃毀仁杰之祠。”

    這個狄景暉也是坑爹的主,狄仁傑在當地贏得的好口碑,全被他兒子輕易地毀掉了。

    三個坑爹的主,各有特色。小司馬回答完畢,希望您滿意!

  • 4 # zj史海拾貝

    要說坑爹,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當屬一個。但是客觀公正地評價袁克定,應該說他前半生坑爹,後半生也是大義不虧的。

    袁克定(1878-1955年)是袁世凱的長子,從小袁世凱就對他非常偏愛,悉心培養,也寄予厚望,無論袁世凱是駐節北韓還是小站練兵,或者巡撫山東、總督直隸,袁克定就未曾離開過一步。他也耳濡目染官場上的一些人情世故,也練就了一些政治能力並造就了他的政治野心。

    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職位後,袁:克定也做起了“太子夢”,他極力鼓動袁世凱稱帝,積極為袁世凱稱帝做輿論支援。

    辛亥革命前夕,經袁世凱的授意,袁克定與被捕後又釋放的革命黨人汪精衛結為異姓兄弟;南北議和時,遭到宗社黨的反對,袁克定即暗示汪精衛指使革命黨人彭家珍刺殺了清廷的禁衛軍統領良弼。他不僅網羅了一批名人和晚清遺老搞了個“籌安會”,而且還自己印刷假的《順天時報》給老袁看,並對老袁說外國列強是如何如何支援他稱帝,比如偽造《順天時報》的報道,使袁世凱誤以為日本人支援其稱帝。

    袁世凱在掌握政權之後便著手重建自己的軍隊,袁克定在聽說此事後,就向老頭子提出由他來擔任“模範團”團長,替他父親掌管軍隊。

    終於,在稱帝僅僅83天后,袁世凱就在全國的反對下取消了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他彌留之際,口中喃喃自語:“是他害了我。”這個“他”,是楊度抑或是袁克定?袁克定跪在靈前,哭喊:“我對不起爸爸!”幡然悔悟,已經晚了,袁克定這個“坑爹”的“太子”從此也成了一介平民。

  • 5 # 怪咖侃歷史

    這個世界任何時候都不缺乏聰明的人,當然了,也不會缺乏坑爹的人,我心目中最坑自己爹的歷史人物絕對非胡亥和袁克定莫屬了。

    按照時代的遠近,我先說胡亥

    秦二世,想必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於胡亥此人有什麼本事,我想最厲害的本事就是指鹿為馬了吧。在史料的記載中,趙高威脅李斯,幫助胡亥登上王位之後,不僅殺了扶蘇,胡亥還殺害了自己其他的兄弟姐妹們。論殘忍,胡亥和歷朝歷代的帝王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再說袁克定,他是袁世凱的兒子,在歷史書上沒有袁世凱有名。

    不過確實是最坑爹的兒子了。和胡亥不同的是,胡亥至少還是願意延續自己爸爸的江山,只不過太腐朽導致國破。袁克定是從一開始,就想讓自己的爸爸成為帝王,然後自己就可以比現在的社會地位更高,得到太子之位,明擺著就想坑爹。

    袁世凱最初其實真的不想稱帝的,在那麼動亂的時候,誰都知道出頭鳥不好,可惜袁克定天天僱人寫什麼袁世凱稱帝是老天爺都選擇的最正確的決定。袁世凱突然有一天想不通了,於是稱帝了。袁克定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太子,不過可惜的是,袁世凱在位的時間太短了,不到三個月,也就是八十多天就被趕下臺了,袁克定的太子夢也結束了。

    如果袁克定不這樣,可能袁世凱那個時候還有命活著不是嗎?總之,歷史上擅長坑爹的兒子真的太多了,只不過胡亥和袁克定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坑的不僅是自己爹的江山,還有自己爹的命。

  • 6 # 昭武觀史

    我覺的這個問題必須要提名獅心王理查德,沒錯,就是那位被西方人譽為中世紀最有男子氣概的騎士...

    看過理查一世簡介的讀者應該都知道,理查一世的名聲確實不咋地,無論是對家人、百姓還有部下,他都幹過許多齷齪事,下面簡單說一下理查德是如何把自己的父親亨利二世坑死的。

    理查德的父親名叫亨利二世,是金雀花王朝的首任英格蘭國王,而他的母親名叫埃莉諾,是法國阿基坦地區的貴族,號稱歐洲第一富婆。

    理查德的父親亨利是一個很風流的人,在歐洲各地沾花惹草,結果引起了妻子埃莉諾的不滿。而這個埃莉諾也是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她沒有像平常女子一樣大吵大鬧,而是開始教育自己的兒子們,讓她的兒子們從小養成仇恨父親的心理,而理查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公元1174年,在母親埃莉諾的支援下,十六歲的理查德和幾個兄弟們,首次掀起了反抗父親的叛亂,結果沒多久就被父親打敗了。而亨利二世並沒有責怪自己的兒子們,他原諒了理查德,然後把妻子埃莉諾關進了監獄。

    那場反叛結束後,亨利發現兒子理查德是一個作戰很勇敢的戰士,於是他便開始悉心栽培理查德,讓理查德跟著他四處征戰,父子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融洽起來。

    可是到了1188年,因為亨利把一塊土地賜給了幼子約翰,31歲的理查德再次向父親發動了叛變,結果再次被父親的軍隊擊敗,他本人也被活捉。這一次,亨利再次選擇原諒了自己的兒子,並且將被俘的理查德放走了,可是就是他這個仁慈的舉動,卻給自己引來了一場災難。

    僅僅一年之後,理查德便再次向父親挑起了戰火,而且這一次,理查德還請來了一個幫手,他找來了父親的死對頭法王腓力二世,和腓力二世的軍隊一起擊潰了父親亨利的軍隊。這一次,亨利戰敗了,他被迫和腓力二世簽下了喪權辱國的條約,然後被自己的兒子理查德趕下了王位。

    理查德的這次反叛直接導致父親亨利含冤而死,亨利在臨死前曾感嘆道:“真是太恥辱了,沒想到我居然被一個外人給擊敗了。”

    而亨利口中的這個外人指的並不是腓力二世,而是他的兒子理查德,在亨利臨死前,他已經徹底放棄了理查德,並且認為理查德已經不是他們家族的人。

  • 7 # 凡塵了事

    現在有一個名詞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那就好坑爹,但是在歷史當中也有很多坑爹的人,那麼歷史之上有哪些坑爹的人物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坑爹人物。

    一,東北少帥張學良

    二、嚴世番

    這是明朝宰相嚴嵩的兒子,其實嚴嵩在一開始的也不壞。相對的來講嚴嵩的能力在明朝的宰相當中算是比較強的了,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明白。把國家運轉的也是不錯。如果要是嚴世番能夠老老實實做官的話,就算是接不了宰相最起碼能夠保自己一世的榮華富貴。可惜的是嚴世番這個傢伙除了好事不做,其他的壞事都讓他做了一遍。最終導致自己的老爹被徐介鬥倒最終讓一代宰相嚴嵩乞討而死,也是一個是實打實的坑爹貨。

    三、馬超

    四、秦朝的二世胡亥。

    這位公子哥和他哥哥本事差的那是太多了,不過野心卻是特別的大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以後,本來想要傳位給大兒子扶蘇。這位二公子心裡極度的不平衡之下幹掉了自己的大哥,然後又害死了自己的父親。最終把一個偌大的秦國給敗光。這種坑爹如果秦始皇活過來的話第一時間會砍了他!

    五、曹丕

    以上的幾位坑爹人物,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或許歷史長河之中還有比他們有過之而不及的人物存在著!

  • 8 # 酒熟梅子青

    說一個乾隆時期的歷史故事,一個很冷門的坑爹故事。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坑爹不是當事人想坑爹,而是乾隆這個“十全老人”迫使他變成了坑爹。

    乾隆時期,有個大理寺卿,名叫尹嘉銓,這人在乾隆一朝時從政可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沒有犯過大錯,甚至還曾經被乾隆所多次嘉許過。

    比如,他曾經向乾隆皇帝請示,建議要讓八旗子弟都來讀朱熹的《小學》,後來還將《小學》擴編為《小學大全》,受到過乾隆的嘉獎。

    一個追求名聲的請示

    這位大臣想著自己一輩子兢兢業業,為清朝皇室不說立下汗馬功勞,但總有些苦勞吧。他想著自己為官上倒也清廉,於是就想著在退休後能謀個名,畢竟讀書人嘛,名還是很重要的。

    這位大臣思來想去,要想讓領導誇獎,可以從孝心入手,又剛好想起自己父親尹會一曾經因為事母至孝,還被乾隆皇帝寫了詩來褒獎他。

    於是他就主動上書乾隆,說了這個事情,希望乾隆可以賜個諡號給他們家。

    如果非要說這位大臣坑爹,那怕是他忘了乾隆的詩寫的怕是比牛毛還多,估計寫完也就不當回事了。

    乾隆健忘導致的悲劇

    於是乾隆看到他的上書後,就想著,這個傢伙居然隨便編造事實,說朕誇獎過他,居然試圖矇混當今皇帝。於是乾隆就怒了。

    寫了個批語:諡乃國家定典,豈可妄求。

    卻不曾想這位大臣沒領會到皇上的怒意,又一次請示,結果乾隆就下重手了:

    這次是:

    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於是命令除去頂戴,鎖交刑部審訊,定為死罪,後免死。

    同時查抄其老家和在京寓所,銷燬其著述93種,抽毀其寫過序跋的書籍6種,磨毀其撰寫的碑文7塊。

    哎,既是一個坑爹的故事,也是個傷感的故事。

  • 9 # 冒牌東方朔

    歷史上“坑爹”的人倒是不少,但是,要是上一個“最”字的話,我想導致“國破家亡”和“江山陷落”的那些,應該是算的上的吧,那麼,我就跟列位來說這樣的一個人。

    宦官王振鼓動明英宗親征瓦剌,致使明英宗做出錯誤決策

    王振本是“明英宗”朱祁鎮的一個侍從宦官,只不過,當明英宗還是太子的時候,王振就跟隨身邊,等到明英宗登基之後,他便被封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成為了“內監”之中官職最高的人, 並且還有“內相”之稱。

    明英宗在位之時,關於北方的邊患最為主要的還是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政權”,好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就不斷地攻伐當時殘存的北元政權,並且還深入腹地,致使北元政權分裂為瓦剌和韃靼,並且全部都逃到了漠北的苦寒之地。

    而後期,隨著瓦剌和韃靼之間互相爭雄,到了正統年間,也就是“明英宗”在位的時候,瓦剌的勢力逐步強大起來,並且還時不時南下侵擾明朝的疆域。

    加之,當時瓦剌的實權派“太師也先”,經常以朝貢為名,來騙取明朝的各種賞賜,而當時明朝又自詡為天朝上國,對於進貢的使者,無論貢品如何,總會禮尚往來,賞賜頗為豐厚,並且按人進行派發。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先便不斷增加使者的人數,進而從明朝騙取更多的賞賜,最後瓦剌派出的使團竟然高達三千餘人。

    而當時“總覽朝政”的宦官王振對此頗為不滿,便下令減少了賞賜,而正因如此,也先便有了一個好藉口,他立刻率軍揮師南下,直逼大同,進而威脅北京。

    當時的明英宗朱祁鎮不過二十來歲,加之他的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經離世,沒有人能夠在這件事情上給他更好的建議,所以,明英宗便單純地認為這正是自己一展拳腳的大好時機,同時,他看到北方韃子竟如此放肆,也是頗為惱恨的。

    於是,王振便藉機鼓動明英宗,建議他御駕親征,前去征討瓦剌,然而,針對此事朝中的多數大臣都在勸阻明英宗,然而,英宗竟是充耳不聞。

    明英宗在頒佈了“御駕親征”的詔旨之後,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便力言此事明軍尚準備不夠,皇帝決不能輕率親征。

    除此之外,吏部尚書王直亦也率群臣一同給明英宗上疏說:“如今秋暑末退,天氣炎熱,旱氣末回,青草不豐,水泉猶塞,士馬之用不甚充足。況且車駕既行,四方若有急奏,哪能儘快抵達。其他不測之禍,難保必無。萬望皇帝取消親征之令,另行選將前往征討。”

    雖說眾大臣再次極力勸阻,可明英宗還是聽信了王振的話,一心想著要建功立業,徹底征服“瓦剌”。

    隨後,明英宗和王振在兩天之內便湊了20萬大軍,還對外宣稱是50萬,除此之外,糧草和武器也是在匆忙之中配發的,準備根本就不充分,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結構極為鬆散的明朝大軍便匆忙出發了。

    更可笑的是,當時在大軍之中,還有還有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及內閣大學士曹鼐、張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員同行,然而明英宗根本不讓他們參預軍政事務,卻把一切軍政大權全都交給王振一人專斷。

    可想而知,一個宦官,甚至說得難聽一點,一個皇帝身邊的侍從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統軍作戰”,然而,王振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三軍統帥”,不得不說,這位明英宗也是太“任性”了點兒。

    正式由於此次出征準備倉促,組織不當,所以,大軍剛剛出發不久,大軍便出現了內亂,還沒有抵達到大同,糧草便已不濟,不斷地有士兵死亡,屍體鋪滿了道路,再加上連日風雨,致使人心惶惶,整支大軍還沒有到達前線,軍心便已不穩。

    王振行軍毫無章法,致使明軍不斷內耗,土木堡遭遇瓦剌軍隊,毫無抵抗之力

    既然已經軍心不穩,最好的方式便是折回北京重新修整,當時一些隨駕的官員,見到此種情景,也都再次請求英宗回軍。

    然而,王振聽到這些話,大為惱怒,為了殺一做儆百,他竟然懲罰當時極力勸諫明英宗回軍京城的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跪於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讓起來。

    此外,王振的同黨彭德清也曾以“天象”不祥進行勸阻,王振仍然不聽,仍然逼著大軍繼續前進,可謂是“剛愎自用”至極。

    此時瓦剌方面,也先聽說英宗御駕親征,於是便佯裝敗退,從而引誘明軍進入大同及以北的地區。

    等到王振和英宗順利進入大同之後,他們看到瓦剌軍隊北撤,便以為瓦剌是害怕英宗親征,便堅持繼續北進。

    而此時鄺埜等人再次感到一路之上未見瓦刺一兵一卒,大同乃是山西重鎮,明軍這麼簡單的就進入了, 絕不是什麼好兆頭,於是,他便擔心瓦刺有詐,因此,他們便第三次上書英宗請求回軍,並且不斷地提醒王振不要中了瓦刺的埋伏。

    然而,即便如此,王振仍然不聽,直到第二天,王振的同黨、鎮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幾天前線慘敗的情況密告給了王振,並說,如果繼續北進,“正中瓦剌之計”,王振這才害怕起來,急忙傳令,在第二天撤出了大同。

    而既然要退兵的話,自然要選擇一個最佳的路線,然而,此時的王振並未給明英宗和大軍著想,竟然還想著要帶著大軍繞道去他的家鄉所在之地蔚州,除了“回家看看”之外,還能享受一下“衣錦還鄉”的感覺,真是可笑之極。

    於是,王振便下令取道紫荊關經蔚州從而返回回京,然而,沿著他設計的路線走了40裡以後,他忽然想起,大隊人馬經過蔚州,一定會損壞他家鄉的田園莊稼,於是,又改變了主意,火速傳令改道東行,向宣府方向行軍。

    此時,瓦剌方面已經知道明軍不戰而逃,急忙整軍來追,形勢變得極為十分緊張,於是,大同參將郭登和大學士曹鼐等便向王振建議說:“自此趨紫荊關,只有40裡,大人應該從紫荊關回京,不應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軍追及”。

    然而,此時的王振心中想的還是不能讓大軍毀壞他家鄉的莊稼,因此誰的意見都沒有采納,堅持一意孤行,折向宣府進而返京。

    明軍沿著王振所調整的路線迂迴奔走,幾天之後才退到宣府,而此時,瓦剌大軍早就已經追襲而來。

    緊急之中,早就慌了神的明英宗急忙派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兵斷後,以掩護他撤退,結果,此二人全部戰死沙場。

    見此狀況,明英宗又派出成國公朱勇等率騎三萬前去阻擊,然而,朱勇等人冒險進軍至鷂兒嶺,卻陷入瓦剌的重圍,雖然英勇奮戰,但終究寡不敵眾,三萬人全軍覆沒。

    而王振在朱勇率軍阻擊瓦刺之時,加緊安排撤退,三日之後,整支大軍退守到了土木堡,這個地方距離懷來城僅有20裡,於是,隨行的文武官員便全都主張進入懷來城宿營。

    可是,小心眼的王振卻認為1000餘輛輜重軍車還沒能到達,他擔心他辛苦搜刮來的東西會有損失,便全然不顧英宗和數十萬軍隊的安全,傳令在土木堡就地宿營。

    見此狀況,鄺埜一再上書要求英宗先行馳入居庸關,以確保安全,同時,還要組織精銳部隊以斷後拒敵,心中只想著“私利”的王振全然皆置之不理,沒想到的是,明英宗竟然也沒有說任何的話,表達任何的意見。

    也正因如此,這支沒有經歷什麼大戰卻已經變得“千創百孔”,早就已經失去戰鬥力的明軍,在王振這位“自私”而“任性”的主帥的錯誤引導之下,硬硬地被陣容齊整的瓦剌軍追上並且圍困在了“土木堡”這個地方。

    而至於最終的結果嘛,相信列位都知道,便是明朝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以及數萬明軍全都成為了“瓦剌”的俘虜,隨行的文武官員幾乎全部戰死沙場。

    可以說,這是字自宋代“靖康之恥”之後,中原的強大封建王朝面對蒙古草原上的少數民族政權的第二次“大敗”,因為都是導致“當朝皇帝”變成了俘虜。

    再來說一說王振的結局,當隊伍齊整、戰鬥力更強的瓦剌大軍前來衝殺早已經“身心俱疲”的明軍時,這位昔日剛愎自用的明軍主帥,被斬殺於亂軍之中,雖說他是死了,但是,他卻給明朝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正是應了那句話,叫做“主帥不明,坑死三軍”。

  • 10 # 歷史簡單說

    狄仁傑和他的兒子

    狄仁傑,大家都知道,唐代第一偵探嘛,還有他的助手李元芳,狄仁傑的名聲很好,後來官居宰相,與武則天的故事也是讓人津津樂道,可是不為人所知的是,狄仁傑也被自己的兒子所坑了。

    狄仁傑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狄光嗣,狄光遠,鈥景暉(原名鈥光昭),他的三個兒子都入仕了,前面兩個兒子都還不錯,坑爹的就是第三個兒子。

    狄仁傑擔任過魏州刺史,大約在現在的河北邯鄲市,因為狄仁傑造福一方,官聲不錯,所以當地百姓給他造了一個生祠,我們知道,祠堂一般是用來紀念逝者的,而生祠是用來紀念在世的人,而這樣的人一般來說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那種。

    後來,狄景暉也到魏州任職,擔任司功參軍,可是,狄景暉跟他的父親完全不一樣,十分貪婪和殘忍,壞事做盡,所以當地百姓很痛恨他,連狄仁傑也一併恨上了,越看那個生祠越不慣,最後把那個生祠也給拆了。

    馬超與馬騰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西涼馬超是五虎之一,戰力僅次於呂布,而在三國演義裡,馬超的父親的馬騰和其他的兒子接收了漢獻帝,其實就是曹操的招安,到了許都,後來被曹操所殺,而馬超一怒之下起兵反曹。

    可在歷史上呢,馬騰和他的其他兒子確實也在許都,可是馬超先反,馬騰才被殺的,這個也比較符合常理,否則曹操沒事殺馬騰做什麼呢?

    馬騰被殺之後,馬超就跟馬騰的好朋友韓遂,同時也是西涼的一個大諸侯,馬超說:從今以後,我就是你的兒子,你就是我父親了,然後一起就反了。

    後來,馬超中了曹操的反間計,把韓遂也殺了,也被曹操打敗,最終馬超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投奔劉備,而馬超一族最後只剩下他與他的堂弟馬岱,其他的人,兩百餘口,全部因為馬超的造反而被殺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盆土壤板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