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釐米,粗度以1.5~4.0釐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髮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

      一般隨整地隨造林,採用穴狀整地,深1米,長、寬各 1米。根據造林的目的和經營管理水平確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為3~5米;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株間還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帶狀或塊狀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實行糧食作物-泡桐間作時以桐為主的間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畝26株;以糧為主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畝3株;桐糧並重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畝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葉後到第2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有的地區進行秋季帶葉栽植,也可取得較好效果。

      泡桐在天然條件下主幹較低。為了增加主幹長度,可採取如下幾種高幹培育方法:①平茬法。在造林後第1年進行或於第1、第2年連續進行,時間多在冬初。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處將莖截斷,隨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條長到10~15釐米時將生長最好的留下,其餘全部去掉。②抹芽法。在春季栽植後,待長高至3~5釐米時,在靠近苗木頂端處保留一個健壯芽,其餘側芽全部除去,使養分集中於保留芽的生長髮育。③自傷接幹法。在春季發芽前半個月,在樹幹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長枝,從而使主幹接著向上延續。④剪梢接幹法又稱平頭法。在定植後的當年或次年春季,將乾枯的頂梢剪除,然後培育一個健壯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長。

      泡桐叢枝病是較為普遍的病害,有的地區發病率高達80~90%,病原為類菌原體。幼樹發病後,多在主幹或主枝上部叢生小枝小葉,形如掃帚或鳥窩。防治方法包括選用無病母樹的根作為繁殖材料,及時修除病樹,選用抗病良種等。害蟲有大袋蛾為害葉部,毛黃鰓金龜的幼蟲食苗木根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教師的責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