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形盡相小石潭 傳神寫意滿井春——《小石潭記》《滿井遊記》比較分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和袁宏道的《滿井遊記》,是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的代表作。抒情言志是兩篇文章的共通之處,但文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卻不盡相同,體現了不同的藝術風格。教材把它們編入同一單元(人教社七年級語文下冊),對於我們比較分析是很有幫助的。兩篇遊記在表現手法上的區別,具體表現在景物描寫上。《小石潭記》在描繪景物上,採用了窮形盡相、細緻描摹的手法,做到了“以形傳神”。作者抓住小石潭景物的特徵,一方面寫潭,一方面寫潭上的景物。寫潭,先寫潭水、怪石、青木、綠藤。“清冽”的潭水,近岸的石頭,是靜態;“蒙絡”的“翠蔓”是動態,動靜結合,富有詩意。然後,作者又把眼光集中到潭中游魚,運用側面烘托、錯覺描寫、比擬形容等手法,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寫“似與遊者同樂”,道出了作者遊玩山水樂而忘憂的心情。寫潭上景物,先寫小溪,作者運用了生動貼切的比喻:“鬥折”——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是靜寫;“蛇行”——溪水像蛇那樣遊動,是動寫;“犬牙差互”——溪水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是狀物。作者摹形擬態,筆鋒精妙入微,工細精美。《滿井遊記》在景物描寫上,採取了同《小石潭記》截然不同的手法。文中,作者雖也設喻作比,但卻不是窮形盡相的描摹、精雕細鏤的記述,而是抓住自然景色中同自己的感情密切結合的某些特點來盡情勾勒、渲染,以求寫意傳神。如作者對滿井的青山、清水、柳枝、麥田等描寫,並不著眼於“形似”,處處緊扣自己感情的特點,突出這些事物的風姿神韻。在作者的筆下,山具倩女之體態,水富閨秀之情意,花有美人之容貌,柳含西施之嬌羞……作者簡煉、生動、形象的文字,清新流暢的文筆,巧妙地把自然景物的特徵同自己的審美感受融為一體,使所描寫景色無一不帶上作者鮮明的感情色彩。另外,同《小石潭記》相比,《滿井遊記》不單寫景,更注意到寫人。在描繪了滿井秀麗的山水之後,自然地寫到了尋春的遊人,使原來的純粹的早春風光圖,一變而成為栩栩如生的遊春圖。這同《小石潭記》“寂寥無人”的清涼之景也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窮形盡相小石潭,傳神寫意滿井春。可以說是對這兩篇遊記表現手法的凝練概括
窮形盡相小石潭 傳神寫意滿井春——《小石潭記》《滿井遊記》比較分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和袁宏道的《滿井遊記》,是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的代表作。抒情言志是兩篇文章的共通之處,但文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卻不盡相同,體現了不同的藝術風格。教材把它們編入同一單元(人教社七年級語文下冊),對於我們比較分析是很有幫助的。兩篇遊記在表現手法上的區別,具體表現在景物描寫上。《小石潭記》在描繪景物上,採用了窮形盡相、細緻描摹的手法,做到了“以形傳神”。作者抓住小石潭景物的特徵,一方面寫潭,一方面寫潭上的景物。寫潭,先寫潭水、怪石、青木、綠藤。“清冽”的潭水,近岸的石頭,是靜態;“蒙絡”的“翠蔓”是動態,動靜結合,富有詩意。然後,作者又把眼光集中到潭中游魚,運用側面烘托、錯覺描寫、比擬形容等手法,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寫“似與遊者同樂”,道出了作者遊玩山水樂而忘憂的心情。寫潭上景物,先寫小溪,作者運用了生動貼切的比喻:“鬥折”——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是靜寫;“蛇行”——溪水像蛇那樣遊動,是動寫;“犬牙差互”——溪水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是狀物。作者摹形擬態,筆鋒精妙入微,工細精美。《滿井遊記》在景物描寫上,採取了同《小石潭記》截然不同的手法。文中,作者雖也設喻作比,但卻不是窮形盡相的描摹、精雕細鏤的記述,而是抓住自然景色中同自己的感情密切結合的某些特點來盡情勾勒、渲染,以求寫意傳神。如作者對滿井的青山、清水、柳枝、麥田等描寫,並不著眼於“形似”,處處緊扣自己感情的特點,突出這些事物的風姿神韻。在作者的筆下,山具倩女之體態,水富閨秀之情意,花有美人之容貌,柳含西施之嬌羞……作者簡煉、生動、形象的文字,清新流暢的文筆,巧妙地把自然景物的特徵同自己的審美感受融為一體,使所描寫景色無一不帶上作者鮮明的感情色彩。另外,同《小石潭記》相比,《滿井遊記》不單寫景,更注意到寫人。在描繪了滿井秀麗的山水之後,自然地寫到了尋春的遊人,使原來的純粹的早春風光圖,一變而成為栩栩如生的遊春圖。這同《小石潭記》“寂寥無人”的清涼之景也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窮形盡相小石潭,傳神寫意滿井春。可以說是對這兩篇遊記表現手法的凝練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