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些回覆,可能對國家對貴金屬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誤解。
珠寶首飾中貴金屬與純度相關的國標應遵循《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GB 11887-2012》,該標準屬於強制性標準,2012年11月釋出,2013年正式實施,當時在實施的時候,並沒有萬足金這個名字,國標規定,金含量大於等於990‰,稱為足金,金含量≥999‰,稱為千足金。
但是為了規範珠寶首飾市場,該國標於2015年進行了修改,並於2016年正式實施,取消了千足金這一個名稱,只要是金含量≥990‰,哪怕是金的含量高達六個九,都要統一稱之為足金,取消了千足金這一名稱。
當時推出該項規定的時候,網路上還引起了一片熱議。尤其是淘寶網以及其他電商,出現千足金、萬足金等字眼的商品一律要求整改。
1、黃金的純度越高,硬度越低,所以在後期佩戴的時候會出現磨損、變形等現象,維護的成本相對較高;
2、首飾應更加註重設計,而不是材料本身;首飾用的貴金屬與工業不同,純度相差9‰或者0.9‰,對黃金本身的性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純度的提高卻會大大增加製作的成本以及後期維護的成本;
3、促進市場迴歸理性的消費,同樣的道理,對於珠寶首飾,我們更應該注重珠寶首飾的設計,而不是材料本身,千足金萬足金雖然能夠吸引部分的消費者,但這樣的消費並不理性。
取消了千足金、萬足金,為什麼市場上還會有人說自己的黃金是萬足金呢?有以下幾種情況:
1、為了吸引消費者:部分消費者會有“純度越高越好”的消費心理,自稱是千足金或者萬足金,能夠滿足這一類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2、雖然國標規定純度不低於990‰的黃金統一稱之為足金,但是並不限制含量更好的產品出現,允許商家透過自家的“企業標準”,透過合理的方式告知消費者首飾的純度,以及產品的質量資訊。但是在首飾的命名中,不允許出現千足金或者萬足金的名字。
國標規定,在貴金屬首飾中應該有貴金屬的字印,並且為金屬純度的千分數再加上金屬名稱的組合,比如說金首飾:純度千分數(或K數)和金、G、Au的組合,對於足金,可以表示為足金、金990、Au990、G990等
我看了一些回覆,可能對國家對貴金屬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誤解。
第一,首飾用的貴金屬的名稱應根據國標的相關規定珠寶首飾中貴金屬與純度相關的國標應遵循《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GB 11887-2012》,該標準屬於強制性標準,2012年11月釋出,2013年正式實施,當時在實施的時候,並沒有萬足金這個名字,國標規定,金含量大於等於990‰,稱為足金,金含量≥999‰,稱為千足金。
但是為了規範珠寶首飾市場,該國標於2015年進行了修改,並於2016年正式實施,取消了千足金這一個名稱,只要是金含量≥990‰,哪怕是金的含量高達六個九,都要統一稱之為足金,取消了千足金這一名稱。
當時推出該項規定的時候,網路上還引起了一片熱議。尤其是淘寶網以及其他電商,出現千足金、萬足金等字眼的商品一律要求整改。
為什麼要取消千足金、萬足金這樣的概念呢?1、黃金的純度越高,硬度越低,所以在後期佩戴的時候會出現磨損、變形等現象,維護的成本相對較高;
2、首飾應更加註重設計,而不是材料本身;首飾用的貴金屬與工業不同,純度相差9‰或者0.9‰,對黃金本身的性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純度的提高卻會大大增加製作的成本以及後期維護的成本;
3、促進市場迴歸理性的消費,同樣的道理,對於珠寶首飾,我們更應該注重珠寶首飾的設計,而不是材料本身,千足金萬足金雖然能夠吸引部分的消費者,但這樣的消費並不理性。
取消了千足金、萬足金,為什麼市場上還會有人說自己的黃金是萬足金呢?有以下幾種情況:
1、為了吸引消費者:部分消費者會有“純度越高越好”的消費心理,自稱是千足金或者萬足金,能夠滿足這一類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2、雖然國標規定純度不低於990‰的黃金統一稱之為足金,但是並不限制含量更好的產品出現,允許商家透過自家的“企業標準”,透過合理的方式告知消費者首飾的純度,以及產品的質量資訊。但是在首飾的命名中,不允許出現千足金或者萬足金的名字。
如何判斷金的純度呢?——觀察字印國標規定,在貴金屬首飾中應該有貴金屬的字印,並且為金屬純度的千分數再加上金屬名稱的組合,比如說金首飾:純度千分數(或K數)和金、G、Au的組合,對於足金,可以表示為足金、金990、Au990、G99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