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由人走出來的,事物是因為人們如此稱呼而形成的。
此句出自《莊子·談齊物實踐(下)》,原文:
1.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
2.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3.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原文翻譯:
1.承認它可以認同的一面,否定它不能認同的部分。大道是在踐行中形成的,萬物的名稱是被叫出來的。什麼叫對了呢?對當然有對的道理。什麼叫不對呢?不對就有不對的道理。什麼叫可以呢?可以有其可以的理由,什麼叫不可以呢?不可以也有其不可以的理由。萬物都有它的本性,萬物也都有它存在的作用;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對的,也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可以肯定的。所以茅草杆與大柱頭、醜女厲與西施是一樣的,一切千奇百怪的東西,從道的角度看萬變不離其宗都歸於一。
2.事物從道中分化出來就是具體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成就是舊事物的毀滅。凡物無所謂成功與毀滅,最後統統歸於一。只有通達的人才知道事物萬變歸一的道理,正因為這緣故,無用中寄託著大用。庸就是用;這樣用就是相通歸於一;歸於一就能得道;得了大道也就差不多了。萬物變化順其自然吧。把萬物看成齊一而不知道其所以然,那就是我們所說的道。
3.靠自已的聰慧鑽研才瞭解對立雙方歸為統一,而不知萬物本來就是齊一的有所不同,只能說是一種變通。何謂變通?有個養猴子的老頭用橡子喂猴子,想改變習慣就對猴子說:“早晨餵你三個,晚上餵你四個。”眾猴子都發怒起來。便改口說:“那就照舊早晨給你四個,晚上給三個吧。”眾猴子都高興起來。飼料的名目和總數量都沒損少,只是按猴子的喜怒來辦。順應猴子的習性而已。所以聖人調和是非的辦法不是爭辯,而是把是非調和統一起來,迴歸到自然運轉中,達到是與非各得其所的兩行。
道路是由人走出來的,事物是因為人們如此稱呼而形成的。
此句出自《莊子·談齊物實踐(下)》,原文:
1.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
2.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3.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原文翻譯:
1.承認它可以認同的一面,否定它不能認同的部分。大道是在踐行中形成的,萬物的名稱是被叫出來的。什麼叫對了呢?對當然有對的道理。什麼叫不對呢?不對就有不對的道理。什麼叫可以呢?可以有其可以的理由,什麼叫不可以呢?不可以也有其不可以的理由。萬物都有它的本性,萬物也都有它存在的作用;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對的,也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可以肯定的。所以茅草杆與大柱頭、醜女厲與西施是一樣的,一切千奇百怪的東西,從道的角度看萬變不離其宗都歸於一。
2.事物從道中分化出來就是具體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成就是舊事物的毀滅。凡物無所謂成功與毀滅,最後統統歸於一。只有通達的人才知道事物萬變歸一的道理,正因為這緣故,無用中寄託著大用。庸就是用;這樣用就是相通歸於一;歸於一就能得道;得了大道也就差不多了。萬物變化順其自然吧。把萬物看成齊一而不知道其所以然,那就是我們所說的道。
3.靠自已的聰慧鑽研才瞭解對立雙方歸為統一,而不知萬物本來就是齊一的有所不同,只能說是一種變通。何謂變通?有個養猴子的老頭用橡子喂猴子,想改變習慣就對猴子說:“早晨餵你三個,晚上餵你四個。”眾猴子都發怒起來。便改口說:“那就照舊早晨給你四個,晚上給三個吧。”眾猴子都高興起來。飼料的名目和總數量都沒損少,只是按猴子的喜怒來辦。順應猴子的習性而已。所以聖人調和是非的辦法不是爭辯,而是把是非調和統一起來,迴歸到自然運轉中,達到是與非各得其所的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