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汪

    說長槍是百兵之王,這個論調由來以久,明代程宗猷說:槍乃藝中之王,以其各器難敵也。 清吳殳也說:槍為諸藝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

    其中,尤以清吳殳的話最為著名,因為這話寫在了其著寫的一本後世非常推崇的武經《手臂錄》中。

    綜合來看,說長槍為百兵之王,主要因為長槍有以下的特點:

    一、歷史悠久,但歷久彌新。

    眾所周知,武器的好壞及適用,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從而不斷去偽存真!例如弓弩與火槍,中國的漢直劍與環首刀或唐刀等。

    而中國自商、周起,制式的長兵器就有戈、矛、戟、殳、鉞、鈹等,除矛(也就是槍)至清朝仍做為制式兵器外,其餘的兵器早就被淘汰在了歷史長河中,這也側面說明了長槍這種兵器其在冷兵器戰場上的不可替代性。

    二、威力大,單打或陣列而戰都是最好的選擇。

    長槍由一杆、一頭組成,構造較長,攻擊距離遠,直出直入,攻防變化快,殺傷力大。

    從現代力學的角度上來說,槍頭刺擊的著力面積最小,所以對敵人的傷害也最大。尤其是對於著甲士兵來說,往往有著“三刀不如一槍”的說法。

    持器械對抗時,持槍者佔有槍長的優勢。這就出現了 “以其各器難敵”、“以諸器遇槍立敗” 的說法。故前人將槍尊為 “統領” 各種兵器的 “王”,其它器械也就只好俯首稱 “臣”了。所以自古又有“一寸長、一寸強”的兵器搏擊說法。

    而陣列而戰時,冷兵器時代所要求的密集陣形,又讓士兵們無法在保持陣形的同時進行過大的揮動、砍擊等動作,捅刺就成為即保持陣列,又能戰鬥的方式。(例如:古羅馬方陣,士兵都是用羅馬短劍進行捅刺)槍陣還能層層設定,也成為冷兵器時代步兵對抗騎兵的最有效武器。

    三、製造簡單、訓練方便、適用性強

    史書中描述農民起義,多采用斬木為兵的說法,就是將木頭削尖了當槍用。更不用說日本在二戰時還組織了諸如“竹槍挺進隊”之類的民兵組織。即使是正式的長槍,其用鐵量也是最少的,隨便鑄個槍頭,後面找個杆子插上,就成了一隻好用的長槍。

    軍隊中槍法的運用,更是簡單,有時往往只訓練一招,刺。不停的刺,直至敵人敗亡或自已死亡。這種訓練明顯比訓練刀盾兵、弓弩兵要簡單的多。其兵種的價效比也相應是最高的。

    綜上所述,所以冷兵器時代,才會有“槍乃百兵之王”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預賽B席助攻C羅破門,有球迷說C羅之前的跑位是教科書級別的,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