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shun

    明代蘇秉一有詩盛讚唐明渡曰:“渡頭有客喚扁舟,白鷺忘機水上浮。極目春波光盪漾,一時佳景勝瀛洲”。國畫大師張大千筆下的《資中八景》中,又有一幅“古渡春波”圖。慕其名,仲春的一天,我們去了唐明渡。

    唐明渡是資中東門外5公里處沱江邊上著名的水碼頭,是“東大路”中西上成都、東下重慶的必經之地。相傳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唐明皇一路西逃,一直逃到資中這個渡口,正要渡河時,突然聽到官軍大捷的訊息,立即折身返回長安。渡口也由此得名“唐明渡”。張大千先生在“古渡春波”畫的跋語中就寫道:“俗稱唐明渡,相傳明皇入蜀嘗過此也,在郡城十里為成渝孔道。”

    我們步行了一小時左右到了唐明渡,首先吸引我們的是渡口南北斜線,兩岸各有一座高塔隔江對峙。

    我們在北岸觀看了座落於明心寺鎮唐明渡村的倉頡塔,塔身為圓形,珠寶頂,磚石結構,共五層,高25米,石基高0.28米,塔中心從底至頂部有一中心柱,塔呈白色圓形,中空,層層有小洞,但人不能進入塔中。因倉頡塔表面呈白色,又稱白塔。塔上有資中學正書法家包弼臣包汝諧題字。相傳此塔是唐玄立皇帝為感謝天恩,專門在這裡修建的,其實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邑人駱文廷(邑中文士,是清代狀元駱成驤之父)主持修建。據當地人講, 2004年8月政府對倉頡塔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

    然後,我們乘渡船過河,緩步爬山,走近與倉頡塔隔江對峙的地處谷田鄉泥巴灣村的高山觀塔。此塔高31米,下寬6.2米呈四方形。四角攢類頂,整個塔身由青磚砌成,共七層,這青塔比白塔高大。塔磚厚實,磚36公分,寬21.5公分,部分青磚模壓有“聯捷三元”文字,故又名“三元塔”。據傳此塔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6)。高山觀塔向江面置一門,門高2.05米、寬1.03米,從大門進入內,沿中心柱踏道五十九級盤旋而上,到第五層就再也上不去了。塔每層四周有圓窗 ,可臨窗遠望外圍景色。在第五層遠眺,山光塔影,水色雲天,萬千氣象;再看沱江南北,一方一圓、一青一白、一大一小的高塔,交相輝映,蔚為壯觀,真有雙塔鎖江之妙。

    走出“三元塔”,下到江邊,但見沙洲蘆葦叢生,白鶴翻飛,覓食嬉戲,生氣盎然。一灣碧水環繞沙洲,似平還急,此時雖無百舸爭流之景,時而也有渡船漁舟往來。站在江邊,看樹綠花豔,漫江碧透,清波盪漾,扁舟橫渡,雙塔鎖江,山光塔影,也覺得在在欣賞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松石被盤“汙”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