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938131868184
-
2 # 似水留年168
蘇軾童年的詩詞
《夜夢》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初及桓莊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魚。
我生紛紛嬰百緣,氣固多習獨此偏。
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留書繞纏。
自視汝與丘孰賢,易韋三絕猶然仙。
如我當以犀革編。
人在最難的時候總會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雖然這首詩中寫的是自己當年被逼讀書的無奈,但通讀全詩我們會發現,詩人對那時候懷念的。詩的首聯先寫自己夢到年少時快樂地嬉戲時光,突然想起父親讓自己讀的書,一下子就沒了玩的興致。一個“驚”字,可謂點睛之筆,令人眼前一亮。
次聯則是寫自己為何會“驚”,因為父親讓自己讀到春秋,而自己剛開始念恆莊。這兩句對仗工整,也為後句埋下伏筆。第三聯是詩人的妙語,擔心被責備的詩人心中各種不安。“掛釣魚”指的是魚掛在釣鉤上惶惶不安的樣子,詩人用這3個字來形容自己此時的狀態,可謂生動有趣,原來少時的東坡和沒完成作業時的我們是一樣的。
接下來的兩聯是醒來後詩人的反省。這40年自己宦海沉浮,放下了手中的書本,到頭來卻落得了現在的境地,於是現在便打算不再管仕途的種種,只願好好地讀讀書。看得出來,晚年飽受打擊的東坡此時已經看清了朝中的種種。事實上,在接下來在儋州的日子裡,他確實寫下了不少經典詩詞作品,也幹了不少實事,這也是如今儋州人喜歡他的原因。
詩的落筆也很有意思。“易韋三絕”是一個典故,形容當年孔子讀《易經》時,因為太刻苦讀斷了連著竹簡的3根絲線。蘇軾認為自己天賦平庸,如果要像孔子一樣成為賢才,需要比他還用功,那書簡怕是要用犀革來編了。雖然這是蘇軾的自嘲,但也可見他的決心。
縱觀蘇軾這首詩,通篇風趣幽默,小東坡的調皮,被寫得躍然紙上,讀來句句令人捧腹。而在字裡行間,我們也讀到了東坡對少年時光的懷念。那時候父親還在,或許他還能經常和弟弟蘇轍一起玩鬧,可是如今風燭殘年的他卻與故鄉親人們隔著千山萬水,此時他心中的落寞可想而知。讀著這首詩,回憶著自己的童年,那些年被父母逼著讀書的時光,如今想來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呢
回覆列表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