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在拐角
-
2 # 張淑堂1
在我看來,清明時節不能親萬自回家祭奠父母,不能一概而論說是不孝。
父母雙親生前時你能好吃好喝侍候著,讓二老盡享天倫之樂,去世了作為我們後輩做不了什麼,唯一的只有心中的思念之情,而能表達這種思念之情的方式通常是清明去掃墓燒燒紙錢,祭奠過世的老人。清明節是專屬祭奠去世親人的節日,有時間要親自去祭奠,萬一有特殊情況不能親自去祭奠也無可厚非,心裡有親人就是了,祭奠只是一個儀式而已。
特殊原因,特殊對待吧!我的爸媽去世已六七年了,每年清明上墳我們家六姐弟都沒有聚全過。你能說沒來上墳的人是不孝順之人嗎?
畢竟六個兒女不可能都呆在一個地方,不外出求學謀事?我想誰家父母也不願看到這樣吧。
爸媽是地地道道的兵團人,60年代為了支援新疆的建設來到了這裡。辛苦建設大西北,流下了他們的熱血和熱情!但為了更好的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父母便常常鼓勵我們鞭策我們:好好學習。爸爸會經常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的一句口頭禪便是:誰有本事考上大學,即使砸鍋賣鐵我也供!
六個孩子,不分男女,能讓個個去讀書上學,即便是孩子少而稍富裕點的人家來說,恐怕都昰一件難事,更何況是靠掙工分要養活一大家子的爸媽?在這裡我不想多說當年的辛苦程度,說多了都是淚。
當然誰能走出農村考上大學,那可是光宗耀祖事啊!第一個走出去到外省求學的是二妹,她當年可是給父母臉上爭了不少光,也讓同村及認識爸媽的人羨慕不已,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向二妹學習,有時有的家長也來向父親求教諮詢:爸媽是如何管教子女的?甚至我們當年上學的中學還請爸爸介紹過經驗呢。這一舉動也帶動了村裡人們對孩子學習的重視,後來村裡走出去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一時成為我們當地的佳話呢!
自然二妹大學畢業就留在了外地,緊跟著小妹小弟也都走了出去。
那清明時節,祭奠父母的事,由於路途遙遠,只好在心裡默默哀悼來表達對父母的念想了!誰又能說,不在墓前悼念,就是不孝呢?
如能親自去掃墓,當然是好,但不能做到這些,只要心中有念想,又何必求於一個形式呢?孝與不孝,心裡面有父母便是孝!就用老天給的霧濛濛的細雨來表達對爸媽的哀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