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麒麟才子梅長蘇
-
2 # 春先生的世界
所謂的寧遠大捷是明朝統治者的一種宣傳。寧遠之戰本就不是什麼主力決戰,是明軍的一個防守戰,攻城的滿洲軍也只有500多人,滿洲軍最後是戰死269人。在人數上也遠遠沒達到大捷的地步,也沒有動搖滿洲的軍事實力,只有像漢朝那樣殺死匈奴幾萬的那種才是叫做大捷差不多。
滿洲見寧遠城固炮堅,只能進攻離寧遠30裡的覺華島,覺華島是寧遠的糧倉,結果是7000守軍全部被殺,如果算是一個整體戰役的話,明軍是慘敗才是。
-
3 # 向敬之
寧遠大捷,成就了袁崇煥。
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聞訊遼東督師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軍六萬西渡遼河,不日抵達寧遠城下。寧前道袁崇煥告急,但新以兵部尚書出任遼東經略的高第與總兵官楊麟,擁兵山海關不救。
讓高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書生報國的袁崇煥與副將滿桂、參將祖大壽等誓死守城,堅壁清野,最後憑藉從葡萄牙購置的紅衣大炮,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努爾哈赤大軍。
高第獲悉後,立即向朝廷奏捷:“寧遠捷功,奴夷首級二百六十九顆,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明熹宗實錄》)
隨後,薊遼總督王之臣也報告:“計上首虜至二百六十有九,皆得其名,系降夷與回鄉所識認者。”
無疑,這一場讓袁崇煥一戰成名的關鍵之戰,明軍只斬首後金軍兩百六十九人。顯然是斬獲不多。
這是因為袁崇煥憑藉紅衣大炮的強大火力,居高臨下的炮轟,而不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如果是近距離血戰,袁崇煥也不可能取得著名的寧遠大捷。但是,此戰卻使後金損失慘重。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十記載,兩天對抗,折損了兩員遊擊、兩員備禦和五百士兵,而高第卻在補充報告中寫道:“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放聲大哭。”即傳聞努爾哈赤被大炮擊中,一命嗚呼。
高第躲在山海關,哪知前線這麼多敵軍大敗的細節?無疑是冒功請賞,以掩蓋自己的擁兵不救。事實上,紅衣大炮使袁崇煥斬獲不多,卻聲名鵲起。
回覆列表
寧遠之戰是守城之戰,袁崇煥的帶領的軍隊高據城牆之上,而不是出來跟後金騎兵硬撼,他沒有這個條件。以後金軍的精銳悍勇和攻城戰的能力,袁崇煥能撐兩天已經很不容易,雖然他有城牆這樣的防禦工事,有紅衣大炮,但實力懸殊仍然很大,能守住寧遠靠的是拼死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其次,後金軍很注重收回戰友的屍體去埋葬和焚燒,而不是任其曝屍荒野和落到敵人手裡。所以,袁崇煥能收集兩百首級已經很不容易。換作當時別的將領,那就不是斬首兩百而是自己的首給敵人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