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
出自:莊子·外篇《知北遊》。
原文(選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今彼神明至精,與彼百化。
物已死生方圓,莫知其根也。扁然而萬物,自古以固存。六合為巨,未離其內;秋豪為小,待之成體;天下莫不沈浮,終身不故;陰陽四時執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可以觀於天矣!
譯文:
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
聖哲的人,探究天地偉大的美而通曉萬物生長的道理,所以“至人”順應自然無所作為,“大聖”也不會妄加行動,這是說對於天地作了深入細緻的觀察。
大道神明精妙,參與宇宙萬物的各種變化;萬物業已獲死、或生、或方、或圓,卻沒有誰知曉變化的根本,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地自古以來就自行存在。“六合”算是十分巨大的,卻始終不能超出道的範圍;秋天的毫毛算是最小的,也得仰賴於道方才能成就其細小的形體。
宇宙萬物無時不在發生變化,始終保持著變化的新姿,陰陽與四季不停地執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是那麼混沌昧暗彷彿並不存在卻又無處不在,生機盛旺、神秘莫測卻又不留下具體的形象,萬物被它養育卻一點也未覺察。這就稱作本根,可以用它來觀察自然之道了。
擴充套件資料
本篇是“外篇”的最後一篇,以篇首的三個字作為篇名。“知”是一寓託的人名,“北遊”指向北方遊歷。在傳統的哲學體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遠,因此北方就是所謂不可知的地方。
《知北遊》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於瞭解《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系也較為重要。篇文所說的“道”,是指對於宇宙萬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認識。篇文認為宇宙萬物源於“氣”,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於氣的聚散。篇文還認為“道”具有整體性,無處不在但又不存在具體形象,貫穿於萬物變化的始終。
篇文看到了生與死、長壽與短命、光明與幽暗……都具有相對性,既是對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轉化的。但基於宇宙萬物的整體性和同一性認識,篇文又認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為“道”,於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論,主張無為,順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可改變,也不必去加以改變。
意思是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
出自:莊子·外篇《知北遊》。
原文(選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今彼神明至精,與彼百化。
物已死生方圓,莫知其根也。扁然而萬物,自古以固存。六合為巨,未離其內;秋豪為小,待之成體;天下莫不沈浮,終身不故;陰陽四時執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可以觀於天矣!
譯文:
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
聖哲的人,探究天地偉大的美而通曉萬物生長的道理,所以“至人”順應自然無所作為,“大聖”也不會妄加行動,這是說對於天地作了深入細緻的觀察。
大道神明精妙,參與宇宙萬物的各種變化;萬物業已獲死、或生、或方、或圓,卻沒有誰知曉變化的根本,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地自古以來就自行存在。“六合”算是十分巨大的,卻始終不能超出道的範圍;秋天的毫毛算是最小的,也得仰賴於道方才能成就其細小的形體。
宇宙萬物無時不在發生變化,始終保持著變化的新姿,陰陽與四季不停地執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是那麼混沌昧暗彷彿並不存在卻又無處不在,生機盛旺、神秘莫測卻又不留下具體的形象,萬物被它養育卻一點也未覺察。這就稱作本根,可以用它來觀察自然之道了。
擴充套件資料
本篇是“外篇”的最後一篇,以篇首的三個字作為篇名。“知”是一寓託的人名,“北遊”指向北方遊歷。在傳統的哲學體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遠,因此北方就是所謂不可知的地方。
《知北遊》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於瞭解《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系也較為重要。篇文所說的“道”,是指對於宇宙萬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認識。篇文認為宇宙萬物源於“氣”,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於氣的聚散。篇文還認為“道”具有整體性,無處不在但又不存在具體形象,貫穿於萬物變化的始終。
篇文看到了生與死、長壽與短命、光明與幽暗……都具有相對性,既是對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轉化的。但基於宇宙萬物的整體性和同一性認識,篇文又認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為“道”,於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論,主張無為,順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可改變,也不必去加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