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時光人人共享
-
2 # 雪松winter
在馮道所處戰亂仍頻,城頭常換大王旗的時代,馮道能在七姓十二帝王跟前屹立不倒,也說明了是一個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
叔孫通雖然也歷經六朝他在其他幾朝好像也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業績,也就是為劉邦制定了一套禮儀,使劉邦感到了“今日才感到做皇帝的威嚴。”魏徵是有勇有謀有治世才能的了不起的人才,且剛正不阿。就他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這一點,魏徵對得起任何一個領導,後來被李世民所用,也犯顏直上匡扶正義,輔佐李世民成為一代雄才偉略的明君。
馮道所處的時代,血腥殘酷,短短的五十幾年頻繁更變,可謂殺人如麻,民生凋敝,馮道在更變歷屆領導時使用了不同的治世才能,使人民少受傷害。他一生輔佐了劉守光、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石從貴、耶律德光、劉知遠、郭威、直至他的最後一位領導——柴榮。在馮道死後被封了“瀛王”。可見馮道也不是靠拍馬溜鬚的的,這些主子門也是人中龍鳳,可不傻。馮道靠的是豐富的治世知識和經驗,贏得他們的重用和尊重。馮道不貪財好色,靠終於國家,服務百姓的宗旨,不像一些迂腐的書生們被所謂的條條框框所左右,是一個務實的政治家。
-
3 # 史公子
大家好,為何他們三人評價不同呢,大多數原因是史家寫史的人評價的,雖然評價不一樣,但是智慧都很高。其實他們的性質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評價會不一樣呢。
叔孫通,秦漢之交的博士,最開始的時候在秦朝當待詔博士,其實這就不是什麼官,沒有任何的權力。後來秦二世時期,他看著秦朝快不行了,就趕緊的腳底抹油溜了,又投靠項梁、楚懷王、項羽,最後投靠劉邦,幫助劉邦制定了朝廷禮儀,加固了皇權,並且勸阻了劉邦廢太子的想法。而且秦漢時期儒家沒有那麼壯大,縱橫家剛剛消失,所以對於叔孫通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再說魏徵,魏徵沒有能說的上幾易其主,真正稱的上易主是對於李建成,其他都算不上背主,李建成真正算起來也不是易主。元寶藏是投靠李密,魏徵也跟著投靠李密了,李密後來投靠李唐,這樣算起來魏徵已經是李唐的臣子了,自然也談不上背叛。魏徵為李建成服務也是很盡心的,但是李建成沒有李世民手黑,導致死亡。後來李世民殺死李建成之後,禮賢下士就赦免了魏徵,魏徵也成為了李世民的手下,這個是兄弟倆爭奪皇位,弟弟都不計較哥哥手下的出謀劃策,謀士自己肯定不計較了,更何況這樣的事情又不止魏徵一個,管仲也是如此,所以對於魏徵的評價還好,更何況魏徵是有名的諫臣。
馮道被稱為官場不倒翁,歷經四朝十位皇帝,在馮道之後的宋朝儒家盛行,對於馮道這種做法自然比較看不起,所以對於馮道的評價特別低,但是他所侍奉的皇帝對他評價很高,所以說馮道的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是宋代文人對於馮道評價不高,再有就是馮道不是宋朝人的原因了,沒有給宋朝做過貢獻。
回覆列表
在古代,由於人君掌握著臣子的命運,擁有判定“忠”標準的大權,無論臣下如何忠君都可能事與願違,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即使對賢明君主的“忠”也是很難做到的。
叔孫通一生伺候過七位領導,分別是秦始皇、秦二世、項梁、項羽、楚懷王、劉邦、漢惠帝。
叔孫通跳槽思路非常簡單,見事不對頭,趕緊跳到最安全的地方。見秦將亡,便逃回薛城老家,歸附蒸蒸日上的項梁集團。等到項羽大勢已去,又轉投劉邦。司馬遷借叔孫通弟子之口道出叔孫通的處事秘訣:“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面諛”就是當面奉承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戰爭階段,叔孫通沒有什麼業績傳世,在三大陣營都無所作為。不過在和平年代,叔孫通就大顯神通了。他準確地把握了劉邦的心理,為他制訂了一套既簡便又威嚴的禮儀。
魏徵六易其主,魏徵雖然很有職業精神,但他的前幾位領導,基本不堪大用,於是他不得不在一次次被俘中,被迫跳槽。他的第5任上司是太子李建成,魏徵曾建議他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頂著這種仇恨還能跳槽成功,可見魏徵確實是有真本事。
馮道11次更換領導,出生在唐朝末年的馮道,幾乎經歷了完整的五代十國時期。他先後經歷了4個朝代的11位老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期間還曾經向遼國皇帝稱臣。
魏徵為世人所稱道,甚至被認為是忠臣,馮道卻揹負品行不端、無恥之尤的罵名,實在是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