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是南京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
一、南京
1、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7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萬人,城鎮人口695.99萬人,城鎮化率82.5%,是長三角及華東的特大城市。
2、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家物流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3、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4、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8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1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兩院院士81人,均穩居中國第三;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國第3。
二、寧夏
1、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5個自治區之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界於北緯35°14"-39°14",東經104°17"-109°39"之間,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
2、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3、截至2019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9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1個縣,合計22個縣級區劃。47個街道、103個鎮、90個鄉,合計240個鄉級區劃。
4、截至2018年末,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8.1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5.1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79.85億元,第二產業1650.26億元,第三產業1775.07億元,全區人均生產總值54094元。
寧是南京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
一、南京
1、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7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萬人,城鎮人口695.99萬人,城鎮化率82.5%,是長三角及華東的特大城市。
2、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家物流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3、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4、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8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1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兩院院士81人,均穩居中國第三;全球科研城市50強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國第3。
二、寧夏
1、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5個自治區之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界於北緯35°14"-39°14",東經104°17"-109°39"之間,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
2、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3、截至2019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9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1個縣,合計22個縣級區劃。47個街道、103個鎮、90個鄉,合計240個鄉級區劃。
4、截至2018年末,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人口688.1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5.1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79.85億元,第二產業1650.26億元,第三產業1775.07億元,全區人均生產總值5409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