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學行者

    “連橫”“合縱”都是戰國時期偉大的謀略,用之於世。瞬息改變國家的戰略形勢。連橫合縱是戰國縱橫家們提出來的。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用於阻止強國對弱國的兼併,近現代歐洲所奉行的“大陸均勢”有著相似之處。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秦國和齊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眾弱”,即為隨從強國進攻其他弱國。就是秦國或齊國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其他的一些弱國。

    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公孫衍、張儀、蘇秦等人遊說於各個國家,合縱既可以對齊,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楚,這就是所謂“朝秦暮楚”。後來,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這些國家在本身上力量差得非常有限,所以合縱一開始目的就非常不明確,不是針對某個國家的,也不是針對某個特定的環境的,那麼合縱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本身這些國家的同盟就存在著問題,畢竟這些國家經常是相互來打,彼此的矛盾都非常深了,即便是為了儲存自己,也都是相互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相讓,這就使得這些國家的聯盟本身就非常鬆散。

    這對於連橫來說就是非常容易破解的了,只要利用這些國家的矛盾和利益關係,就可以輕鬆化解這些國家的聯盟,那麼合縱就搞不成了,所以戰國時期真正形成同盟的沒有幾個,反而是各打各的才是主要的情況,合縱的失敗自然就沒有辦法避免了。

  • 2 # 611的社長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的縱橫家們推崇“合縱”“連橫”,其中以蘇秦、張儀,公孫衍為傑出代表。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力強盛,其餘六國無法單一面對秦國,公孫衍和蘇秦就是遊說其餘六國聯合攻打秦國,由於六國是南北聯合,故此稱為“合縱”。秦國啟用魏人張儀,勸說各國幫助秦國進攻其它的弱國,叫做“連橫”。合縱連橫的鬥爭,持續了很長時間。那時候,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時而加入“合縱”,時而加入“連橫”,反覆無常。

    我們感覺是連橫比較佔上風,主要是目標不一樣,“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就是許多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 “連橫”,即“事一強以攻眾弱”,就是由強國拉攏一些弱國來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合縱連橫尤其借勢,張儀能夠成功主要依靠秦國國力強於其餘六國,合縱需要團結,但是在那個時代,利益的誘惑更大,因此團結不夠,合縱難度高,很容易失敗,但是連橫更多的是發展,連橫是尋找合作,在合作的時候不斷強大發展自己。因此秦國越來越強,這就是我們覺得縱橫裡面連橫佔上風,比較強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防守怎麼投籃,是靠得很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