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族企業雜誌

    書店獨特的精神是人與人的互動,似乎在同一個時間,全世界的人都參與在這個互動之中。設計師和建築師營造了一個獨特的美學空間,他們從先人尋求靈感,創造一個空間,也創造一處心靈安居之所。

    誠品的創辦人吳清友先生說:“我沒有把書店當作是書的交易場所,我和我的同事把它當作是個款待讀者的地方。”書店成了一些人將又一些人展示在另一些人眼前的活動舞臺。在這裡,紛紛攘攘,靈魂碰撞,永恆的時光凝固在這一瞬間。而失去了這種精神的書店,很可能就什麼都不是了。

    如果誠品也是一個生命體,她的存在意義應該是慷慨的、和諧的、寧靜的、具備轉化力量的。就如有位讀者形容,誠品給了很多人寧靜、無聲的心靈滋潤,人們悠然於她的時光。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誠品?

    這大概來自於吳清友先生的堅持。有一種人文關懷的理念貫穿了吳清友的一生,也貫穿了誠品近30年來開過的50多家店。吳先生曾說:“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一生中都會遭遇不同的橫逆。如果回到哲學的起源,其實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質。”

    “誠品”源自古法文的“eslite”,意為“菁英”。吳先生認為: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先後天的因緣都不一樣,但每個生命都有機會發現、尋找出生命裡獨具一格之所在,我把這稱作是每人生命中的‘eslite’。這個發現可能是因為一本書、一句格言、一首歌曲,或是一幅畫作、一場展演,在某個時刻,打動了一個人,去啟動生命中的‘eslite’之旅。一如我自己,從閱讀經典裡,尋到了存在的積極意義。”

    其實經營書店的壓力,並不比其他的行業小,尤其是像誠品這樣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書店。從開業之日起,吳清友準備的是虧5-8年,結果誠品經受了長達15年的虧損。

    後來,吳清友甚至開始變賣家產來支援誠品。可是他從沒後悔過,“誠品賠錢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的時間,因為這讓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吳清友第二次看清楚的自己,就是那個瞭解了自己的生命態度的人,就是那個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只想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的人。當你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必須要改變自己,要釐清自己的價值,保有心靈層次的安寧。

    如今我們看到的誠品,積極的轉型為“複合式文創產業”。靠著文創產業、餐飲和不動產,來維持低利潤的書店事業。他說,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但沒有商業,誠品也不能活。

    每一家店都有各自的特色,無論是路口的舊中山店、臺北101大樓對面的信義店、亞洲第一家24小時書店敦南店,還是香港的銅鑼灣店和大陸的誠品生活蘇州,都帶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和人文關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樂的寒假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