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曹操換成劉備,會對漢獻帝好嗎?會把大權交給漢獻帝嗎?
想必題主是太單純了,單純到可以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如果這樣問,還不如說如果將劉璋換成漢獻帝,劉備還會強搶益州嗎?
都說曹操乃世之奸雄,照我看,劉備也好不到哪裡去;立足於亂世之中,“仁義”只是一口空談;在利益面前,哪能虛談什麼“仁義”,“仁義”也可能變成一把刀子,從你的背後插進去也說不一定;
曹操曾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他只是說了一句眾諸侯正在做,而又不敢說的話!
諸侯割據,哪有真正意義上的“匡扶漢室”,這僅僅只是一個說法而已,騙騙天下人罷了;漢王朝的顛覆已成定局,沒有哪個諸侯會為他劉協賣命;
曹操得劉協之後,為什麼要繼續輔佐劉協,而不是逼迫劉協讓位於自己呢?並非曹操心繫漢室,而是他想借劉協,來給自己征戰天下完成統一大業找一個最名正言順的理由;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自己;
劉備以漢皇后裔,招攬天下人心,整天把“扶漢除賊”的口號掛在嘴邊,難道劉備就真的心繫漢室嗎?同樣是不可能的;劉備的目的,同樣是給自己找一個統一天下的藉口;
為什麼孫權在劉備、曹丕稱帝之後,遲遲不肯登基呢?難道只有孫權是漢室忠臣嗎?這邊還是利益問題;曹丕稱帝,是因為天下基本沒有漢臣了,他從劉協手中接過帝位,是一種傳承,對外可稱之為正統;劉備稱帝,是因為自己一直仰賴的“漢室”招牌突然倒塌了,所以他必須豎立一塊新的招牌,也就是“蜀漢”,對外他也可稱之為正統;但孫權不同啊,孫權既沒有獻帝讓位,也沒有漢皇血統,名不正言也不順,實力也不允許,所以在曹丕、劉備稱帝八九年之後,孫權才敢登基稱帝;這些都是利益使然,沒有什麼忠誠與否;
袁術比較耿直,他不懂得在“漢室”上做文章,不懂得如何騙取天下人心;以為自己兵多將廣,就可以做個逍遙皇帝,實際上那只是他的一廂情願,註定成為冢中枯骨;
劉備之所以給人以“仁義”的假象,是因為他的騙術比曹操、孫權等人更加高明;
劉備兒時,就已經立下志願,將來長大了,必定要做皇帝;
所以他豈能因為劉協,而毀其畢生所願;從早年的織蓆販履生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受了多少委屈;豈能輕易把大權交給劉協?所以!劉備得劉協之後,最少也會做個權臣,掌天下之大權;
如果把曹操換成劉備,會對漢獻帝好嗎?會把大權交給漢獻帝嗎?
想必題主是太單純了,單純到可以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如果這樣問,還不如說如果將劉璋換成漢獻帝,劉備還會強搶益州嗎?
都說曹操乃世之奸雄,照我看,劉備也好不到哪裡去;立足於亂世之中,“仁義”只是一口空談;在利益面前,哪能虛談什麼“仁義”,“仁義”也可能變成一把刀子,從你的背後插進去也說不一定;
曹操曾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他只是說了一句眾諸侯正在做,而又不敢說的話!
諸侯割據,哪有真正意義上的“匡扶漢室”,這僅僅只是一個說法而已,騙騙天下人罷了;漢王朝的顛覆已成定局,沒有哪個諸侯會為他劉協賣命;
曹操得劉協之後,為什麼要繼續輔佐劉協,而不是逼迫劉協讓位於自己呢?並非曹操心繫漢室,而是他想借劉協,來給自己征戰天下完成統一大業找一個最名正言順的理由;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自己;
劉備以漢皇后裔,招攬天下人心,整天把“扶漢除賊”的口號掛在嘴邊,難道劉備就真的心繫漢室嗎?同樣是不可能的;劉備的目的,同樣是給自己找一個統一天下的藉口;
為什麼孫權在劉備、曹丕稱帝之後,遲遲不肯登基呢?難道只有孫權是漢室忠臣嗎?這邊還是利益問題;曹丕稱帝,是因為天下基本沒有漢臣了,他從劉協手中接過帝位,是一種傳承,對外可稱之為正統;劉備稱帝,是因為自己一直仰賴的“漢室”招牌突然倒塌了,所以他必須豎立一塊新的招牌,也就是“蜀漢”,對外他也可稱之為正統;但孫權不同啊,孫權既沒有獻帝讓位,也沒有漢皇血統,名不正言也不順,實力也不允許,所以在曹丕、劉備稱帝八九年之後,孫權才敢登基稱帝;這些都是利益使然,沒有什麼忠誠與否;
袁術比較耿直,他不懂得在“漢室”上做文章,不懂得如何騙取天下人心;以為自己兵多將廣,就可以做個逍遙皇帝,實際上那只是他的一廂情願,註定成為冢中枯骨;
劉備之所以給人以“仁義”的假象,是因為他的騙術比曹操、孫權等人更加高明;
劉備兒時,就已經立下志願,將來長大了,必定要做皇帝;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褒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參考,《三國志·先主傳》所以他豈能因為劉協,而毀其畢生所願;從早年的織蓆販履生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受了多少委屈;豈能輕易把大權交給劉協?所以!劉備得劉協之後,最少也會做個權臣,掌天下之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