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很不錯,算是皇帝稱呼的一種科普。

    帝號、諡號、廟號、尊號、年號和國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帝號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稱號的統稱,包括諡號、廟號、尊號、年號。

    第二、諡號、廟號是皇帝死後追加的稱號。

    第三、年號不是針對於皇帝的稱號,而是對於封建政權的稱號。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封建王朝的皇帝稱呼起來大概也有三種方式,分別是廟號,諡號,和年號,下面我們舉例說明一下幾種稱呼方式。

    以廟號稱呼的帝王

    廟號起源於商朝,簡單來說廟號就是皇帝死後在廟堂中接受供奉時所取的名字,不僅是中國的皇帝,廟號在東亞地區被普遍使用。

    廟號的授予方式最初非常嚴格,普遍遵循一個規律即“祖有功而宗有德”,所以“太祖”,“高祖”的廟號基本上都是開國之君,而後繼之君只能以“太宗”、“中宗”、“德宗”來稱呼,在漢朝廟號德授予方式更為嚴苛,以至於漢朝的很多皇帝都沒有廟號。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廟號就是“高祖”李世民的廟號就是“太宗”,不過這種方式在封建社會後期沒有那麼嚴格,明朝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後來改的),清朝更是誇張,前四個皇帝“三祖一宗”。

    說完廟號我們再來說一下“諡號”

    商朝之後的周朝並沒有延續廟號制度,而是採用了“諡號”,“諡號”不僅僅用於帝王,在古代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比如文武大臣,甚至后妃都有諡號。

    諡號最大的特點就是帶有評價意義,比如“美諡”比如“惡諡”,最為熟悉的就是隋煬帝,這就是明顯的“惡諡”。而文、武、明、睿這類詞明顯都是“美諡”,比如漢武帝劉徹,他的諡號是“孝武皇帝”,廟號是“世宗”,我們通常稱呼他為漢武帝,而不是漢世宗。

    年號

    年號是由漢武帝劉徹首創,是皇帝紀年的一種名號,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皇帝大多有好幾個年號,遇到祥瑞降臨需要改年號,遇到重大災荒“沖喜”需要改年號,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一共使用過14個年號。

    明清時期在位皇帝一般都固定使用一個年號,所以我們通常都用年號來稱呼明清時期的皇帝,比如“永樂皇帝”,比如“嘉靖”,比如康熙、乾隆等等都是年號。

    尊號也叫徽號

    正式的定義是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廟等的稱號,比如皇帝,陛下,等都算是尊號,再比如說“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等都屬於尊號,另外唐朝時期很多皇帝都有尊號比如李隆基的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比如對李世民的尊稱“天可汗”也算是尊號。

    以上就是幾種稱號的簡單定義,每種稱號展開了理解都能長篇大論一番,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收集資料,有些內容非常有趣,比如秦始皇不但沒有廟號也沒有諡號,就是為了嚴防“子議父、臣議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守衛劍閣單通最強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