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六年規定,親王一子封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餘子封貝勒
愛新覺羅·溥侗(1871—1952),字後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溥侗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學作詩文,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生、旦、淨、末、醜兼工,並對戲劇音樂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無所不通。世人尊稱為“侗五爺”,溥侗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鑑賞,並通曉詞章音律。
載漪(1856-1922) 清末大臣。愛新覺羅氏。滿族。嘉慶帝第三子俘親王綿愷孫。1860年過繼給瑞親王綿忻為孫,襲貝勒爵位,1889年加郡王銜。1893年,授御前大臣。1894年封瑞郡王,其妻為慈禧太后之侄女。1900年初,慈禧太后欲廢光緒帝,立其子溥儁為大阿哥。義和團運動中,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莊親王載勳等利用義和團排外,力主慈禧對外宣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隨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被任命為軍機大臣,不久罷免。1901年清政府與聯軍議和時,被指為“首禍”要求懲辦,後被髮往新疆。
愛新覺羅·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即多羅敏達貝勒,愛新覺羅溥煦第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廿六(8月27日)生。字月華,號餘痴,別號餘痴生。宗室,清末軍機大臣。光緒十二年(1886年)封三等鎮國將軍,三十三年(1907年)襲多羅貝勒。歷任宗人府左宗正,軍機大臣上行走、**部(民政部)侍郎、步軍統領、訓練禁衛軍大臣。宣統二年(1910年)七月,授軍機大臣。三年(1911年)四月,改授軍諮大臣。辛亥革命事起,積極參與宗社黨活動。民國十一年(1922年)壬午十月廿六(12月14日)溘逝,年五十九歲,諡曰敏達。
載洵(1886—1949)滿洲鑲白旗人,愛新覺羅氏。光緒帝弟。清光緒十五年(1889)晉輔國公,次年又晉鎮國公。 二十八年襲貝勒,三十四年加郡王衍。宣統元年(1909)籌辦海軍大臣,並赴歐美考察海軍。次年授海軍部大臣。1912年1月,與載濤等組織宗社黨。辛亥革命後在北京、天津閒居。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字俊之,滿族,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父同母弟弟。父親是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母親瓜爾佳氏,榮祿之女,是家中的次男。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全華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封沒封過貝勒不知道)
順治六年規定,親王一子封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餘子封貝勒
愛新覺羅·溥侗(1871—1952),字後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溥侗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學作詩文,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生、旦、淨、末、醜兼工,並對戲劇音樂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無所不通。世人尊稱為“侗五爺”,溥侗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鑑賞,並通曉詞章音律。
載漪(1856-1922) 清末大臣。愛新覺羅氏。滿族。嘉慶帝第三子俘親王綿愷孫。1860年過繼給瑞親王綿忻為孫,襲貝勒爵位,1889年加郡王銜。1893年,授御前大臣。1894年封瑞郡王,其妻為慈禧太后之侄女。1900年初,慈禧太后欲廢光緒帝,立其子溥儁為大阿哥。義和團運動中,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莊親王載勳等利用義和團排外,力主慈禧對外宣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隨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被任命為軍機大臣,不久罷免。1901年清政府與聯軍議和時,被指為“首禍”要求懲辦,後被髮往新疆。
愛新覺羅·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即多羅敏達貝勒,愛新覺羅溥煦第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廿六(8月27日)生。字月華,號餘痴,別號餘痴生。宗室,清末軍機大臣。光緒十二年(1886年)封三等鎮國將軍,三十三年(1907年)襲多羅貝勒。歷任宗人府左宗正,軍機大臣上行走、**部(民政部)侍郎、步軍統領、訓練禁衛軍大臣。宣統二年(1910年)七月,授軍機大臣。三年(1911年)四月,改授軍諮大臣。辛亥革命事起,積極參與宗社黨活動。民國十一年(1922年)壬午十月廿六(12月14日)溘逝,年五十九歲,諡曰敏達。
載洵(1886—1949)滿洲鑲白旗人,愛新覺羅氏。光緒帝弟。清光緒十五年(1889)晉輔國公,次年又晉鎮國公。 二十八年襲貝勒,三十四年加郡王衍。宣統元年(1909)籌辦海軍大臣,並赴歐美考察海軍。次年授海軍部大臣。1912年1月,與載濤等組織宗社黨。辛亥革命後在北京、天津閒居。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字俊之,滿族,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父同母弟弟。父親是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母親瓜爾佳氏,榮祿之女,是家中的次男。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全華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封沒封過貝勒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