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壁畫師卡謾
-
2 # 集妍
太和正音譜,是北曲曲譜,由明朝寧獻王朱權所寫,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因被皇兄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得皇位後加以迫害於他,感覺前途無往,只好將志向寄託於道教和戲劇類,朱權多才多藝 ,對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戲曲和歷史方面著述頗豐,稱得上是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他對古琴非常精通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者(太和正音譜)算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九劇曲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很重要的理論作品。被稱為明代第一琴。
太和正音譜,成書於1398年,分為上下兩卷,全書共分為8章:樂府休式,古今英賢樂府格勢,雜劇十二科,群英所編雜劇,音律宮調,詞林須知,善歌之士等。前三章為戲曲理論,包括評論元朝和明朝雜劇,散曲作家等187人,群英所編雜劇和善歌之士是對元朝和明朝雜劇作品的補遺,並列出知音善歌者36人,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史料,後面三章主要是寫北曲雜劇譜,也是佔全書最多內容章節,佔全書篇幅4/5。琴譜中記載了梅花三弄,清夜聞鈡等等名曲的琴譜。
《太和正音譜》作者是朱權。
北曲曲譜。一名《北雅》。明代朱權撰﹐二卷。書成於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全書共分《樂府體式》 、《古今英賢樂府格勢》、《雜劇十二科》、《群英所編雜劇》、《善歌之士》、《音律宮調》、《詞林須知》、《樂府》等8章。前3章為戲曲文學理論。《古今英賢樂府格勢》章共評論元、明雜劇、散曲作家187人, 獨推馬致遠為首位。《群英所編雜劇》章和《善歌之士》對元代和明初雜劇作家作品補遺,並列“知音善歌者”36人,有史料價值。《太和正音譜》的主要成就是對音韻格律的論述。《樂府》章為北曲雜劇曲譜,佔全書篇幅的4/5,根據北曲黃鐘、正宮、大石調、小石調、仙呂、中呂、南呂、雙調、越調、商調、商角調、般涉調等十二宮調分類,逐一記述曲牌的句格譜式,詳註四聲平仄,標出正字、襯字 ,共收曲牌335支,是現存唯一最早的北雜劇曲譜,甚為珍貴。
《太和正音譜》成書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分上下 2卷。內容可分為戲曲理論和史料﹑北雜劇的曲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有“樂府體式”﹑“古今英賢樂府格式”﹑“雜劇十二科”﹑“群英所編雜劇”﹑“善歌之士”﹑“音律宮調”﹑“詞林須知”七個標目﹐涉及戲曲的體制﹑流派﹑制曲方法﹑雜劇題材分類﹑古劇角色源流和對元代至明初戲曲作家的評價等﹐並有雜劇作品目錄。在戲曲聲樂理論方面﹐有關於歌唱方法﹑宮調性質的論述﹑歌曲源流以及歷代歌唱家的片斷史料。“詞林須知”部分的內容﹐基本上襲用了燕南芝庵的《唱論》﹐但有所增補和發揮。
《太和正音譜》第二部分的曲譜﹐依據北曲12宮調﹐分類列舉每種曲牌的句格譜式。詳註四聲平仄﹐標明正襯﹐每支曲牌還舉出元人或明初雜劇﹑散曲作品為例﹐共收335支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