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卓然堂
-
2 # LZF080513
到了西周,玉雕工藝有了新的發展。構圖線條和顯色更加舒展,由陽線轉為陰線和雙陰線的刀法,還出現了一面坡的創新刀刻。
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玉雕工藝的發展,出現了形中形的眾龍紋,形成了淺浮雕的一面坡刀法,龍首出現了線紋。都是單龍。
從戰國開始,玉雕工藝又有了發展,龍出現了雙S形狀的單龍和雙龍,龍首為谷紋龍身為臥蠶紋。
到了兩漢,玉雕更加發展,已經產生了盤龍形狀,龍首如馬龍而有角,龍尾線條灑脫飄逸。
總結西周到兩漢,玉雕龍紋的創新,是玉雕歷程的漫長過程。
商,無角不是龍。周,有角沒有足,角形如耳。戰國,與耳無異。兩漢,角足生動。
-
3 # 吳抒文
商周的龍特點和其它的動物玉器一樣,(見圖1和2)
有圓雕,有片狀雕刻,也是典型的商周刀法特點:1.加工劃線圖形有些區別:早期的溝槽都是刀刻畫的,晚一些的加工效率提升用的是坨功。
2.殷商時期動物圓雕較多,動物的眼睛圓大生動。龍鱗生動,片狀結構明顯,而且是主圖案。
從週末到春秋出現一些抽象,劃線的龍圖案,表現有斜坡陽線和陰線坨功,是構圖的主圖案。(見圖3)
到了戰漢,龍紋圖案開始變成有圖騰色彩的側面勾勒的形象,在一些璧上是個裝飾或主圖案圖案。(見圖4)
龍的形象最早成形一般認為是二里頭發現的綠松石龍形器,也有人認為是紅山玉豬龍。龍的形狀在商及西周時期並不是很固定。商中期的青銅器龍虎尊的龍有長頸鹿角,四羊方尊上的龍還有尖吻、鱗片及獸爪。作為商周青銅器的紋飾,常見的夔龍紋、蟠龍紋、螭龍紋,甚至蟠虺紋都與龍有關,但變化太大。同時期的玉雕中龍的形象也常出現,有變化,也有規律可循。下面以幾件實物圖片解釋對比,比較直觀。
西周時期的圓雕極少,龍多在片雕中以側面形象出現,重點是頭部刻劃。圖一至三均為西周龍的頭部,早期仍保持商代臣字眼的特徵,如圖一、二所示。但後期臣字眼消失,代之以圓方形眼。龍的上吻長且上卷,下唇短,或有舌吐出(圖二)。角不明確,身多迴形彎曲,抽象且圖案化。一面坡雕工為斷代佐證。
春秋時期早期龍同西周,中晚期多為密集的蟠龍紋或蟠螭紋。有時與戰國不易區分。圖四至六可斷為東周,圖四為戰國無疑,而圖五、六不排除春秋的可能性。這個時期龍頭上吻仍上卷,長於下唇。眼圓或呈水滴狀,頭有角,身上紋飾尤如鱗片,尾尖多分叉。
西漢早期近似戰國,但中期以後龍已另具特徵,且多與鳳連體或同時出現。圖七可斷為戰漢,龍的形象仍似戰國,但鳳鳥則多見於西漢。
圖八、九是典型的漢代龍佩和雞心佩。一個特徵是下唇呈斧頭狀。其他特徵可仔細觀察領會。漢代圓雕及浮雕的螭龍亦常見,篇幅所限,這裡就不贅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