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徒行傳第一章中,我們看到當主耶穌昇天之後,他的門徒及主的母親、兄弟和其它的人,約一百二十人在耶路撒冷的一座樓上,迫切地禱告,等待著聖靈的降臨。這時,彼得站起來建議說,主耶穌原來所揀選的十二位使徒,其中那賣主的猶大已經自盡死了。所以,應該補選一個人來代替猶大的職分。眾人都同意他的說法。結果,選出了兩個人來。“就是那叫作巴撒巴又稱呼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眾人就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徒一23-26)如果我們相信主是聽禱告的神,必不懷疑馬提亞最後的中選,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神垂聽門徒的禱告後,向他們顯明自己旨意的結果。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神為什麼會揀選馬提亞的原因,也沒有任何有關這兩個人的背景和情形的記載。然而,如果我們細心探討一下這兩個人的名字的話,可以發現這其中包含著極大的屬靈奧秘。這兩個人中,其中一個人同時有著三個名——巴撒巴、猶士都和約瑟。這三個名字的意思分別是:巴撒巴的意思是“萬軍之子”。 聖經原文字典指出,這名帶有得到眾人喜悅的意思;猶士都的意思是“公正” ;約瑟的意思是“增添” 。 而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名字的馬提亞,此名的意思是“神的恩賜” 由此,我們便可以思想一個問題:那有著好幾個名字,(似乎有點像今天有的人擁有許多的銜頭)得到眾人喜悅,為人公正,又有所增添約瑟(就像舊約中,那眾所周知的後來做了埃及宰相的約瑟一樣),在人看來無疑是最好的人選。這樣的人,如果放在今天喜歡選舉的社會里,相信也都會被眾人看好。然而,神卻要我們明白,他所最看重的,乃是人謙卑的品性,悔改的行為,一切憑信心,靠恩典活在主的同行之中。那位只有一個名字的馬提亞,可能他的表現,並不像另一位有著三個名字的“競選對手”那樣的引人注目。然而,馬提亞靠神的恩賜而活這一點,卻不是局外人所能看得請,弄得明的。就像路加福音所提到的,主嚴厲地斥責了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卻肯定了那位稅吏。就因為他“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您不覺得,在馬提亞的身上,正流露著像這位閉眼捶胸的稅吏一樣的氣質嗎?有人帶著有點不以為然的口氣說,馬提亞自從“中選”之後,就再也不見聖經提及他的名字,似乎消蹤匿跡了。孰不知,這正是神對他的忠心僕人最大的保守。倘若有一天,在新耶路撒冷的城牆,那有十二使徒名字的十二根基中,發現其中有一根基上面,寫的是人們早已忘記的馬提亞的名字,您會不會覺得意外?從馬提亞的身上,我們才領略了保羅說的話,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羅九15)只是這話,叫有的人跌倒,有的人成熟。馬提亞的被選,帶給我們深刻的反省。每一位活在恩典時代的主的門徒,都應該除虛名,祛膚淺,隱身在主的磐石裡,常活在恩典中。
在使徒行傳第一章中,我們看到當主耶穌昇天之後,他的門徒及主的母親、兄弟和其它的人,約一百二十人在耶路撒冷的一座樓上,迫切地禱告,等待著聖靈的降臨。這時,彼得站起來建議說,主耶穌原來所揀選的十二位使徒,其中那賣主的猶大已經自盡死了。所以,應該補選一個人來代替猶大的職分。眾人都同意他的說法。結果,選出了兩個人來。“就是那叫作巴撒巴又稱呼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眾人就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徒一23-26)如果我們相信主是聽禱告的神,必不懷疑馬提亞最後的中選,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神垂聽門徒的禱告後,向他們顯明自己旨意的結果。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神為什麼會揀選馬提亞的原因,也沒有任何有關這兩個人的背景和情形的記載。然而,如果我們細心探討一下這兩個人的名字的話,可以發現這其中包含著極大的屬靈奧秘。這兩個人中,其中一個人同時有著三個名——巴撒巴、猶士都和約瑟。這三個名字的意思分別是:巴撒巴的意思是“萬軍之子”。 聖經原文字典指出,這名帶有得到眾人喜悅的意思;猶士都的意思是“公正” ;約瑟的意思是“增添” 。 而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名字的馬提亞,此名的意思是“神的恩賜” 由此,我們便可以思想一個問題:那有著好幾個名字,(似乎有點像今天有的人擁有許多的銜頭)得到眾人喜悅,為人公正,又有所增添約瑟(就像舊約中,那眾所周知的後來做了埃及宰相的約瑟一樣),在人看來無疑是最好的人選。這樣的人,如果放在今天喜歡選舉的社會里,相信也都會被眾人看好。然而,神卻要我們明白,他所最看重的,乃是人謙卑的品性,悔改的行為,一切憑信心,靠恩典活在主的同行之中。那位只有一個名字的馬提亞,可能他的表現,並不像另一位有著三個名字的“競選對手”那樣的引人注目。然而,馬提亞靠神的恩賜而活這一點,卻不是局外人所能看得請,弄得明的。就像路加福音所提到的,主嚴厲地斥責了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卻肯定了那位稅吏。就因為他“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您不覺得,在馬提亞的身上,正流露著像這位閉眼捶胸的稅吏一樣的氣質嗎?有人帶著有點不以為然的口氣說,馬提亞自從“中選”之後,就再也不見聖經提及他的名字,似乎消蹤匿跡了。孰不知,這正是神對他的忠心僕人最大的保守。倘若有一天,在新耶路撒冷的城牆,那有十二使徒名字的十二根基中,發現其中有一根基上面,寫的是人們早已忘記的馬提亞的名字,您會不會覺得意外?從馬提亞的身上,我們才領略了保羅說的話,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羅九15)只是這話,叫有的人跌倒,有的人成熟。馬提亞的被選,帶給我們深刻的反省。每一位活在恩典時代的主的門徒,都應該除虛名,祛膚淺,隱身在主的磐石裡,常活在恩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