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一山在《曾國藩傳》中說曾國藩是大成之人,他有一種悟境,悟境就是天才:“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叟耳!大地數萬裡,不可紀極,人於其中,寢處遊息,晝則一室耳,夜則一塌耳!”
回覆列表
-
1 # 全民美育報
-
2 # 靈石蘊
境界這個詞太大了,也太虛了,對我們沒什麼用。但可以一點一點的去比較,換位思考,兩相對比,能找自身不足之處,也能看到曾國藩的高度
比如,曾國藩喜歡記日記,從三十歲記到去世,從不間斷。我們自己能做到麼?假如做到,那這一點,我們和曾國藩境界一樣,自身境界,就是曾國藩境界。筆者是不如他的,日記也記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後來連網也不曬了
比如,曾國藩喜歡美女,有次聽聞朋友家有美妾,就想法子讓朋友帶出來看看。這一點,我們能做到麼?假如做不到,我們應該比曾國藩境界高,因為他在日記裡說,這是是不對的,自己禽獸了。假如不僅做到,而且還想法子佔為己有,那你墮落了,禽獸不如
比如,曾國藩讀書,從來都看完,一書不完,不看他書。我們現在的書籍載量,比曾國藩那會強不知多少,老曾一輩子看的書,估計還沒我們看過的書目字多,從閱讀量角度,我們當然比曾國藩境界高。可想想自己的書櫃,是否有不知多少書只翻幾頁,就躺在那裡,躺了多少年?筆者是有的,一些必看書單,買了之後,就放那裡去了
比如……比如還有很多……
曾國藩是學習經史典集的儒生,追求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來為官半生,也是按這條路在走。作為前輩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對於我們來說,可以借鑑學習,也可以批判不足。透過借鑑批判,我們努力提高自身,去爭取更好未來,這是歷史人物的價值所在,也是傳承的必要,當我們也成為歷史人物時,作用同樣如此
曾國藩一生達到的境界就是“內聖外王”。我們這裡僅舉一個例子,那就是他在攻陷南京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得出他的人生境界和格局觀。
1、修復秦淮河燈船曾國藩攻陷太平天國佔據的南京,可以說城破之時,南京城也被毀的差不多了。生靈塗炭,斷壁殘垣用來形容南京城在合適不過,曾國藩進城以後立即就張貼告示,讓百姓安定,並修復因戰爭毀壞的秦淮舊跡,並提出了工商業三年不納稅的優惠條件,將民間的投資活動積極活躍起來。主要住的就是修復沿河兩岸的商業建築,讓人氣聚集起來。
2、恢復鄉試曾國藩作為讀書人最知道讀書人的苦,由於戰亂和太平天國的佔據,希望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已經被荒廢了許多年,曾國藩進入南京以後,首先就是把知識分子穩定住,他立即修復了考試的貢院,並請示皇帝在當年年底舉辦鄉試,這個訊息傳出去以後,讓當地的讀書人無不為之高興。在當時讀書人在鄉間有很高的地位,鄉紳主導著鄉村的的政治,曾國藩的這個舉動,立即穩定了南京的局勢。太平天國的遺留問題得以很好的處理。
3、修復了江寧府學重建了夫子廟,重新讓儒家學說成為正統,徹底清除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問題。同時又修復了尊經書院,建設了金陵書局。在文化建設方面,曾國藩可以說不遺餘力的花費,這可以說也是踐行他的成長之路——“內聖外王”。成就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