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蟲媽愛學習
-
2 # 慢讀兒童
怎樣才能不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噩夢”
“ 孩子三歲多了,不肯上幼兒園,”我的直覺是孩子可能還在適應期。從家庭環境成長為主變成以幼兒園環境成長為主,這對孩子而言是一個重大事件。照顧她的人變了,不能隨意見到家人了,有一些事情必須自己去做了,甚至喝水、吃飯用的都是“陌生的餐具”。再加上教育活動中要遵守集體紀律,所以,這給孩子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老實講,在我十幾年幼教工作時間裡,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喜歡,從沒拒絕過幼兒園,然後就順順利利的過上幼兒園生活的極少。這樣的孩子不超過十個。
所以,如果孩子還在適應期,不肯上幼兒園基本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在採取措施前還是先看一下孩子的狀態吧。如果孩子哭鬧很厲害,焦慮情緒在一天中佔多數時間的話,說明孩子的安全感真的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建議還是暫不要強送幼兒園。同時,瞭解老師和孩子的互動以及幼兒園的一日流程,一看是不是給孩子選對了幼兒園(當然,這項調查應該在孩子正式上幼兒園之前搞定,但亡羊補牢亦不遲),二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自己能在家庭中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能更好的與幼兒園同步(其實最好也在孩子正式入園前就做好日常生活能力和習慣的接軌)。然後,在家幫助孩子慢慢恢復情緒,發展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規則意識。
之所以這樣大費周折,而不是“堅持原則”強送孩子入園,是因為“入園焦慮”本質上講是“安全感焦慮”,安全感是幼童心理發展的主要內容。由於他們的大腦皮層功能尚未完善,大腦的分化能力不足。如果安全感受到了破壞性的威脅,很容易泛化,影響孩子個性發展。
如果孩子只是入園的當下哭鬧,大人走後孩子情緒會在較短時間內轉好的話,還是堅持送吧,這說明孩子不是過度焦慮。同時對孩子要有一定的安撫措施。比如孩子在適應期內,先縮短孩子在園時間,透過對環境的逐步適應慢慢過度。另外,讓孩子帶一個對他有安撫作用的物品入園。如果幼兒園允許的話,餐具也可以先帶孩子自己的。也就是儘可能讓孩子有多一點熟悉的感覺。
回覆列表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都是很多大人物也是她一個人轉。在幼兒園就不一樣了學生多,老師少。她不再是那個最重要的人。而是人人一樣,他的要求往往不能得到及時的滿足,這樣他就覺得不習慣了。你可以多帶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其實小一點的小朋友去幼兒園主要就是遊戲,玩耍。學習一些生活能力啊,不是學習文化知識。只要小朋友有了共同的小夥伴,覺得在幼兒園裡過的開心,那他就會喜歡幼兒園了。如果你選擇了幼兒園裡剛好有住的比較近的小朋友,平時多帶他去和這些小朋友一起玩。那他到了幼兒園有了這些小夥伴就會覺得和在家裡一樣了。他回到家呢,家長要和她聊一聊幼兒園的趣事。聽他講一講故事,聽他唱一唱兒歌,並表揚她,那她就會很開心了。一般的小朋友一兩個星期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並且很開心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