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中故事多
-
2 # 虎說歷史
自隋唐時科舉制確立,讀書人要實現階層躍升、獲得入仕機會,基本就靠參加科舉考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從無業遊民到國家公務員,要實現命運大轉折,沒有什麼是幾場考試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行,那就再多考幾次。因此,對於那些通過了考試,拿到了仕途入場券的學子們來說,自然要好好慶祝一番,各種宴會也就隨之產生,如同今天的“升學宴”“謝師宴”。唐宋時期作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的朝代,在各種“升學宴”“謝師宴”的舉辦上就更具有代表性了。
先說說唐代,唐代的“升學宴”,被稱作“聞喜宴”,顧名思義就是聽到了喜事之後而辦的宴會,因為在首都長安城東南角的曲江園林舉行,也叫做“曲江宴”,又因為園林西邊有個杏園,也叫“杏園宴”。
曲江園林,位於長安城東南,早在秦漢時這裡就是上林苑中的“宜春苑”、“宜春宮”,園林內有片曲折的水域稱為曲江池,隋文帝楊堅時將曲江池改名為“芙蓉池”,周圍園林也被稱作“芙蓉園”。唐玄宗開元初年,對曲江園林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在池南建造了專供皇帝和嬪妃登臨觀賞的“紫雲樓”、“彩霞亭”,池西則建了一座“杏園”,池中有畫船,池周圍建有許多皇親國戚們的樓臺亭榭,從而使得曲江園林成為京城人們遊賞飲宴的勝地,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常常在這裡舉行各種宴會。
哪些人可以參加“聞喜宴”呢?這還要從唐代的科舉制度說起。唐代的科舉制其實是一個總稱,實際上包括了常舉、制舉、武舉幾種形式。
首先是常舉,也叫“貢舉”,這種考試就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科舉考試,每年考一次,在中央的尚書省,稱為“省試”。參加考試的考生有兩種來源,第一種是“生徒”,相當於公立學校畢業的學生,包括國子六學、弘文館、崇文館、州學和縣學的學生,他們直接就可以參加省試。另一種就是“鄉貢”,有點私立學校畢業的意思,他們透過自主報名參加所在州、縣組織的考試,通過了考試後,由州政府送到京城參加省試。
再一個就是制舉,也稱為詔舉,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一種不定期的考試,考試日期、考試內容都由皇帝自己決定,而且應屆畢業生和在職的公務員都可以報考,實質上就是皇帝強化權力的一種方式,並非制度化的考試,一般來說含金量並不如常舉。
還有就是武舉了,始創於武則天時期,顧名思義,就是專門選拔軍事人才的考試,考試內容包括馬射、步射、負重等等,這些自然不是讀書人的強項,受重視程度也不如前兩類考試。
回覆列表
唐朝中期的時候有一種為慶祝舉人官員晉級的宴席叫做“燒尾宴”根據《封氏問見記》中的記載:“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明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辨物小志》則說:“唐自中宗朝,大臣拜官,例獻食於天子,名日‘燒尾’。”在唐代,最著名的“燒尾宴”莫過於唐中宗景龍年間,韋巨源“官拜尚書左僕射”的時候,在家中為宴請唐中宗舉辦的那一次了。
還有一種叫做進士宴的宴席,唐代的進士宴會名目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在長安城東南的曲江邊上進行的宴遊了,因此,唐代的進士宴會又叫做“曲江宴”。最初,科舉考試張榜之後,朝廷都要在曲江邊上為落第的舉子們安排一場安撫性質的告別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