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惜緣小歷史

    畫龍點睛入仕途

    在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的勤奮下,南北割據四百年的中國再次迎來複興!百姓安居樂業,洛陽的含嘉倉的存糧就是見證,國家富足強盛,突厥人稱隋文帝為聖人可汗就是例子。然而晚年隋文帝為楊廣偽善的外表所欺,再加上懼內的脾性,錯誤的聽信獨孤皇后之言。將忠勇耿直的楊勇貶為庶人,選擇了楊廣為太子,導致自己死於兒子之手,隋朝也進入了倒計時!

    好大喜功的隋煬帝楊廣,徵發民夫數百萬修了從洛陽分別到杭州與北京的大運河。皮日休有詩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還聽說揚州有種名為瓊花的植物,特意造了碩大的龍舟前往欣賞,不僅如此還連續幾年攻打高句麗,最後造成無功而返與民力枯竭!

    劉仁軌(公元601年~公元685年3月2日),祖上是漢章帝劉烜與河間孝王劉開,傳至他這一代已是掉毛的鳳凰不如雞。再加上隋末天下大亂,沒有學校可以讀書,他只得在地間勞作之餘,用大地做本子樹枝為毛筆,來學習經史子集,數十年如一日,最終成了學識淵博的人。

    唐高祖武德初年,時任河南道、管國公的任瑰,將自己寫給唐高宗的奏摺隨手放在案頭,卻不小心被打雜的劉仁軌看到,最後手癢難忍的潤色了其中的兩句話,使任瑰對劉仁軌是刮目相看,出任息州參軍進入了仕途!

    愛兵如子革弊政

    人生的高度,一半源於努力,一半源於選擇,此話用在屈突通身上最合適!唐朝在高祖、太宗時期,對陣亡的將士撫卹甚厚,有事情為證。屈突通(公元557年~公元628年),其先是隋朝之臣。隋煬帝南巡之後委任他鎮守長安,恰逢此時唐高祖李淵起兵於關中,屈突通不幸在潼關戰敗自殺未遂,後來見李淵是個英主投誠後為唐朝兵部尚書。

    在隨李世民平定洛陽的王世充之戰中,出力最多被論功第一,晉爵為蔣國公。公元627年。加封洛州都督,左光祿大夫,次年因病逝世,贈尚書左僕射。其長子屈突壽襲爵蔣國公。過了幾年李世民巡幸洛陽,想起屈突通的功勞,便將其最小的兒子屈突詮封為果毅都尉。

    隨著政權的穩固,高宗時期對陣亡的將士撫卹,就是日漸減少至最後就沒聽說了。此舉造成,每逢戰事將士均不拼命,所以結局是敗多勝少。為此劉仁軌特意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要革除弊政加大對陣亡將士的撫卹力度!

    武功難掩文筆好

    如果你認為劉仁軌只是武將,那麼就是大錯特錯了。據史書記載,晚年的劉仁軌遠離朝堂的廢武之爭,閉門不出在家讀書,根據自己的一生經歷寫出了《行年記》一書,既有自己在隋朝末年的窮苦,也有在唐朝為官的哲學,通書都在表達為人臣子的處世之道!

    麟德二年(665年),高宗到泰山封禪時,劉仁軌帶領新羅、百濟、儋羅、倭國這四個屬國的酋長奔赴泰山參加祭典集會。高宗非常高興,擢升劉仁軌為大司憲兼知政事。一舉完成了隋朝及唐朝高祖、太宗想做成,卻到死也沒有做成的壯舉,為唐高宗封禪泰山增色了不少!

    翻看史書,立大功被殺的將領不勝列舉。反觀劉仁軌卻活的有滋有味,究其原因我認為他擺對了自己的位置,能對權力有個清醒的認識,這就是他留給今人的寶貴遺產!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控是不是適合聯賽,不適合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