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學名茵陳蒿,別稱茵陳或綿茵陳。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米,多分枝。莖生葉,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有灰白色細柔毛,頭狀花序,密整合圓錐形花叢,秋季開花,總苞片三四層,卵形;花綠黃色,瘦果長圓形,無毛。根繁殖,全草有香氣。 白蒿在中國各地都有分佈,京西分佈廣泛,以中部山區和淺山區居多,多生於田間、地頭、路邊、溝邊,尤其撂荒地裡居多。 其莖葉可入藥《本草綱目》載:氣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用之。……附方:茵陳羹。除大熱黃疸,傷寒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莖葉可供食用。清明節之際,正是白蒿風華正茂之時,上墳祭祀的人們絡繹不絕,順便採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饞。白蒿的吃法有許多,一是吃包子、糰子做餡,二是摻進玉米麵蒸窩頭,還可以清拌豆腐……都挺好吃。 白蒿窩頭:將白蒿嫩莖葉去雜洗淨,切碎,摻進玉米麵,拌勻和好,蒸窩頭。既調劑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茵 陳 茵陳捲曲絨團狀,灰綠密被白柔毛, 葉片羽裂小絨形,清熱利溼能退黃。 [來源]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濱蒿A. scoparia Waldst.et Kitaib.的幼苗。 [產地] 茵陳主產安徽、江西、湖北、江蘇、浙江等省。濱蒿主產陝西、河北、山東等省,在北方作茵陳用,又稱“北茵陳”。 [採收] 於早春季節幼苗高6-10cm,除去老莖、根及雜質,陰乾或曬乾。 [藥材形性] 多捲曲呈絨團狀。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柔毛,綿軟如絨。葉有柄,葉2-3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形,長0.2-O.6cm,全緣。除嫩葉,可見細短幼苗,長1.5-2cm,直徑0.15-0.3cm。質軟。氣微香,味微苦。 以質軟,色灰白、有香氣者為佳。 [炮稍] 原藥過篩,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碾碎過籮去淨泥屑。 [成分] 茵陳含6,7一二甲基七葉樹內酯,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a一蒎烯以及一系列乙快類化合物。此外,還含有茵陳色原酮和甲基茵陳色原酮以及氯原酸和咖啡酸。 濱蒿含揮發油,油中成分為側柏醇、1—側柏酮、藏茴香酮、d一蒎烯、丁醛、丁香酚、杜松油烴等。幼苗尚含利膽有效成分對羥基苯乙酮、氯原酸、咖啡酸、野靛礆、膽礆。 [性味。歸經] 苦而微寒,入脾、胃、肝、膽經。 [功用] 清熱,利溼,退黃。用於溼熱黃疸、傳染性肝炎、膽道感染、膽石症、膽道蛔蟲等。 [處方名] 茵陳 茵陳蒿 綿茵陳 嫩茵陳 西茵陳。 [用量、用法] 6-15克,大劑量可用30-60克,煎服。 [保貯]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按: 玄參科植物陰行草Siponostegia chinesis Benth、腺毛陰行草S.laeta S. Moore松蒿Phtheirospermun japonicum(thunb.)Keaite及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全草,在江西、江蘇、浙江、廣西等部分地區作土茵陳或草茵陳入藥,其功用與茵陳不同。但也有個別地區混作茵陳藥用,必須區別。
白蒿,學名茵陳蒿,別稱茵陳或綿茵陳。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米,多分枝。莖生葉,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有灰白色細柔毛,頭狀花序,密整合圓錐形花叢,秋季開花,總苞片三四層,卵形;花綠黃色,瘦果長圓形,無毛。根繁殖,全草有香氣。 白蒿在中國各地都有分佈,京西分佈廣泛,以中部山區和淺山區居多,多生於田間、地頭、路邊、溝邊,尤其撂荒地裡居多。 其莖葉可入藥《本草綱目》載:氣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用之。……附方:茵陳羹。除大熱黃疸,傷寒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莖葉可供食用。清明節之際,正是白蒿風華正茂之時,上墳祭祀的人們絡繹不絕,順便採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饞。白蒿的吃法有許多,一是吃包子、糰子做餡,二是摻進玉米麵蒸窩頭,還可以清拌豆腐……都挺好吃。 白蒿窩頭:將白蒿嫩莖葉去雜洗淨,切碎,摻進玉米麵,拌勻和好,蒸窩頭。既調劑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茵 陳 茵陳捲曲絨團狀,灰綠密被白柔毛, 葉片羽裂小絨形,清熱利溼能退黃。 [來源]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濱蒿A. scoparia Waldst.et Kitaib.的幼苗。 [產地] 茵陳主產安徽、江西、湖北、江蘇、浙江等省。濱蒿主產陝西、河北、山東等省,在北方作茵陳用,又稱“北茵陳”。 [採收] 於早春季節幼苗高6-10cm,除去老莖、根及雜質,陰乾或曬乾。 [藥材形性] 多捲曲呈絨團狀。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柔毛,綿軟如絨。葉有柄,葉2-3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形,長0.2-O.6cm,全緣。除嫩葉,可見細短幼苗,長1.5-2cm,直徑0.15-0.3cm。質軟。氣微香,味微苦。 以質軟,色灰白、有香氣者為佳。 [炮稍] 原藥過篩,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碾碎過籮去淨泥屑。 [成分] 茵陳含6,7一二甲基七葉樹內酯,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a一蒎烯以及一系列乙快類化合物。此外,還含有茵陳色原酮和甲基茵陳色原酮以及氯原酸和咖啡酸。 濱蒿含揮發油,油中成分為側柏醇、1—側柏酮、藏茴香酮、d一蒎烯、丁醛、丁香酚、杜松油烴等。幼苗尚含利膽有效成分對羥基苯乙酮、氯原酸、咖啡酸、野靛礆、膽礆。 [性味。歸經] 苦而微寒,入脾、胃、肝、膽經。 [功用] 清熱,利溼,退黃。用於溼熱黃疸、傳染性肝炎、膽道感染、膽石症、膽道蛔蟲等。 [處方名] 茵陳 茵陳蒿 綿茵陳 嫩茵陳 西茵陳。 [用量、用法] 6-15克,大劑量可用30-60克,煎服。 [保貯]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按: 玄參科植物陰行草Siponostegia chinesis Benth、腺毛陰行草S.laeta S. Moore松蒿Phtheirospermun japonicum(thunb.)Keaite及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全草,在江西、江蘇、浙江、廣西等部分地區作土茵陳或草茵陳入藥,其功用與茵陳不同。但也有個別地區混作茵陳藥用,必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