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坤學史

    朱元璋廢除宰相以後,要求明朝永不許出現宰相。

    到了朱棣時期,朱棣剛開始還按他老子要求的做,但是沒有宰相,所有大事小事都要皇帝一一處理,確實又太累。朱棣為了不違背祖訓,就搞了內閣這麼個非宰相職務,卻行宰相之事的機構,而且由很多人一起辦公,分薄了權力。幫助皇帝處理政務,類似皇帝的秘書。

    至於內閣的地位高低,那要看前期還是後期,明朝前期,內閣完全就是類似秘書處的地方,只是協助皇帝辦公的秘書,而且內閣屬於抽調製度,從各級官員抽調人來辦公,辦公人員還是原來的官職級別。

    明朝中後期,內閣越來越全職,很多成為大學士後就全職在內閣辦公,而明朝後期皇帝一個比一個不愛管事,內閣成為了處理大小政務的最終決策機構,而內閣的首領也就是首輔,其實處理政務的範圍,他對事情的決定權等權力已經跟以前的宰相相差不遠了。於是,在內閣的人明顯地位就要比不是內閣的人高的多。

  • 2 # 寧劍

    尚書高。

    明朝內閣是皇帝秘書,地位和權力都不高。後來權利增加,但地位還不高,要透過掛尚書來提高地位。

    內閣終究不是明庭正式機構,並不是六部上司。六部怕不怕你,要看當內閣這人,而不是看你是不是內閣。強的首輔,六部要馬首視瞻。不強的首輔,六部也是愛理不理,命令也當耳旁風的。

  • 3 # 三觀粉碎機

    以地位來說當然是尚書高,但在實際情況中入閣的侍郎更牛逼,而這個牛逼不是他自己本人牛逼,而是背後的人牛逼。換句說就是,尚書地位雖然比這個入閣的侍郎官職上高,但可能還得拍這個侍郎的馬屁,因為看的是侍郎背後的勢力。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官職品階之間是非常嚴格的,尚書為六部長官,在明朝是正二品中央大員,侍郎為六部次官,為正三品官員,他們是除去三公三孤太子三師這種皇帝身邊頂級親信大臣以外,整個大明朝政最有權勢的人。

    而入內閣的封號,比如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才正五品的官職,所以侍郎和尚書都是夠資格的。在當時明朝政壇有這樣一句諺語“無進士不入翰林,無翰林不入內閣”。意思說的是你首先得考中進士才能進翰林院,進了翰林院就算半隻腳踏入了內閣,問題是翰林院有那麼多翰林,爭破頭皮都在搶內閣的位子,到底讓誰去呢?是靠你辦事靠譜,還是看你聰明機智,腦袋瓜頂用?

    當然都不是,而是靠關係。

    連六部尚書都要擠破頭進去的內閣,卻被一個侍郎擠進去了,除了說明這個侍郎背後有人,而這個靠山在大明朝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可以讓尚書都退卻一步以外,其餘都不能說明。

    比如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嚴世藩以侍郎身份入內閣,是因為他老爸嚴嵩是首輔,當然這是假的。而真實歷史中,張居正也是以侍郎入的內閣,無他,因為當時他的老師徐階是首輔。

  • 4 # 故紙匯

    題主的意思是誰的權力大,還是說誰的“地位”高?

    地位是指身份上的,這個和官職大小有關,一品的肯定身份上比二品的高,上將就比中將高。

    權力就不一定了。明朝言官,比如御史、給事中基本都是七品,甚至是從七品,可是這些人動輒將一品大員彈劾的沒脾氣,甚至還要結交、討好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經中亞割谷代表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