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文社

    和子融韻

    為把新詩子細尋,

    時移不覺日西沉。

    固知妙旨存精一,

    須察人心與道心。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陳文蔚所作,陳文蔚(1154—1239)宋寧宗嘉泰年間人,字才卿。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為了寫作一首新的詩,認真仔細的尋找合適的詞句。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落了下去,本來知道好的計策都要做到心和現實的結合,但是還是需要觀察人心與道心的不同。

    “道心”,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也就是儒家的“五常”,意思就是,道心越強,那麼人心就越善,也就是“仁者之心”

    朱熹說“道心”、“人心”不是兩個“心”,“只是一個心,知覺從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覺從義理(即仁義禮智)上去,便是道心”

    “子融”是人名,我們在陳文蔚所作的詩中也可以看到有一首;

    《和子融聞琴》

    古曲誰彈起,千年無此音。

    尚憐惟韻在,端欲後人尋。

    指上雖傳操,聲中要識心。

    半生孤此志,弦續自而今。

    這裡的“和”讀第四聲,與《和子融韻》一樣。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唱一和的意思,由此我認為兩人的關係應該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且子融應該是精通音律之人。

    還有一個就是,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寫詩來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那麼一般收到好友的詩詞,也都會回贈一首。那麼這裡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陳文蔚為了回贈朋友“子融”所寫的一首詩。就像我們現在的寫回信一樣。

  • 2 # 頭二號

    要知其意,欲要知其時代和其人,陳文蔚,上饒人,館於朱熹家,課其諸孫。他的《四庫總目》一直流傳於世,直到今天。同時期的人有包拯,岳飛,王安石,辛棄疾,文天祥,朱熹等,其還有《寄題張正國斗齋》《家偶聞野花香》《甲申正月答昌甫見心寄韻代書》等 其所在的朝代宋朝,眾所周知,是歷史上商品經濟,知識教育,科學創新高速繁榮發展的時代,至陳橋兵變定都於開封開始,歷代經歷了18個皇帝,達到319年之久,也叫趙宋,當時在宋州,所以趙匡胤定國為“宋”,故也別稱"趙宋",滅亡了南平和楚,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趙一心希望統一全國,還設立封樁庫來儲蓄錢財布匹等,當時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再為了統一全國繼續北伐,中途忽然去世,成為未解之謎,有人說是其弟害死的,後面其弟趙光義為統位的合法性,丟擲其母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後其弟弟趙光義整理內部朝正,大統一暫止,這是插曲。宋太宗趙光義 大宋分為北宋時期和南宋時期,疆土在黃河以北所以稱為北宋,一個朝代興盛自然也有沒落,後金兵攻陷北宋,北宋滅亡;在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宋高宗在應天府,今天的河南商丘定朝,也就是南宋

    陳文蔚這個時代是繁榮昌盛時期,其詩詞

    為把新詩子細尋,時移不覺日西沉。

    固知妙旨存精一,須察人心與道心。

    時勢造英雄之餘,更是要覺察人心和注重修身,行正端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足確定23人名單,王霜她們將與德國、西班牙和南非PK,會突圍而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