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怪獸小火龍

    這幾天很多人問這個,百度裡,悟空答的人已經夠多了,我也來說說……過小年的舊時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一般北方小年為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除此之外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哪天過小年傳統可能不一樣,但辭舊迎新的願望都是一致的。《北平年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滿香斗;三十日,黑夜做一宵;大年初一出來扭一扭”……這就是俗語說的臘月忙年。

    至於祭灶神,答的人已經夠多了。祭灶是中國民族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那祭祀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樣,一般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幾個說法;《禮記·月令》中有“夏祀灶”的說法,祭品可用白雞,黃羊、豬頭等;可以看出一般古人祭灶在夏天,宋朝以後祭灶的時間逐漸改為農曆臘月二十三日。不過,這一天灶神要回天庭上報玉帝,所以也稱“送灶”,一般供奉的都是麥芽糖等,意義就不用多說了,祭祀時口中要念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7日之後,也就是除夕晚上,家家在燃香燭,擺上供品,把新買回來的灶神像貼在灶上神龕裡面,上面寫著“保佑”二字,兩邊貼對聯,有的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寫“油鹽深似海,米麵積如山”,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請回來,俗稱“迎灶”。

    灶王爺傳說就多了,我簡略說說樓主可去查,最早的灶神不是人而是一種動物,也稱為動物神,灶的形狀像蛙類,所以有的人以蛤蟆為灶神。《淮南子》炎帝死而為灶,還有灶神名禪,字子郭之句……這裡面說的是一種昆蟲為蟬,也有人說是蟑螂;《事物原會》的“黃帝作灶,死為灶神”……《莊子·達生》中有“灶有髻”之說,晉代司馬彪注稱:“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也就說灶神是美女形象,漢代以後灶神成為男性……記載灶神傳說很多如《後漢書·陰識傳》《三國志·魏書·管輅傳》《五經異義》《酉陽雜俎》《通幽錄》《風俗通義》《雜五行書》《青瑣高議》等等都有灶神的傳說,不過他們的形象是有變化的,一種灶神是獨個頗有官威,所戴的帽稱為“灶司帽”,另一種灶神就是神像時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並列,灶王爺在右,灶王奶奶在左;而這兩人是《封神演義》裡的人物張奎和高蘭英,澠池地區供奉。

    很多人都認為灶神是個小神,先秦時的灶神為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看完這個感覺確實是小神,之後灶神的神權大了,而且灶神也分等級,如《東廚司命燈儀》中說灶神“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也就是說灶王爺不僅僅是司飲食之神,更是監督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道教典籍《敬灶全書·灶王經》崑崙山住著一位老母,名“種火老母元君”,能上通天界,下通五行,兼北斗七元使者之職,主管人的壽命長短貧富功祿。種火老母統帥的五帝灶君,這五帝灶君分別為東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和中央黃帝灶君,而這五帝灶君各有眷屬和部將,種火老母是他們最大boss,這個“種火老母元君”到底是誰?有的人說她是驪山老母,不過個人推斷她可能是《封神演義》裡的火靈聖母……

  • 2 # 陌上雲白

    我老家是二十三過小年。

    在老家的傳說裡,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日子。

    相傳,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辛苦了一年多的灶王爺要上天述職,跟玉皇大帝稟報一下一年的工作情況。人們為了歡送灶王爺上天,會有一個小小的慶祝活動,所以稱之為“小年”。只是,在很久以前,很多人的家庭條件不好,平時通常對灶王爺有點“怠慢”。可他們又怕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候會亂說。於是,他們形成了一個習俗——做粘糕。

    此“粘糕”非彼“年糕”。

    這種粘糕又甜又粘,人們做這個粘糕,不僅僅是為了“賄賂”灶王爺,還有黏住他的嘴的意思。意在不讓他在述職的時候亂說話。用我們老家的話來說就是“糊住他的嘴,不讓他亂說”。

    粘糕的做法,各地不盡相同,簡單的說就是糖+雜糧面。對火候有些要求。主要突出一個“粘”字。

    如今,很多地方已經不做粘糕了,當地的粘糕工藝也失傳了。“小年”也更多的成了商業的噱頭和臘月二十三的別稱了。

  • 3 # 坊間五千年

    小年祭灶神源於一個民間故事,時間已不可考。傳說灶神爺原為一個花天酒地之人,敗光家產後淪為乞丐,一次無意乞討到前妻家裡後,覺得愧疚難當,於是一頭鑽進灶底燒死了。

    玉帝覺得這人生死之間回心轉意、尚有可取之處,於是封他為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這兩天迴天庭彙報工作。“民以食為天”,百姓不敢怠慢灶神,於是開始在“臘月二十四”、灶神爺上天之前的這天祭拜他,以祈求灶神不會在玉帝前說家人的壞話、獲得來年的平安幸福。

    清朝的官家每年臘月二十三開始祀神,為圖省事,就順帶連灶神一起拜了,這才有了“官家二十三、民間二十四”拜灶神的習俗,前者基本都在北方,南方人多是二十四。因為各地習俗不一民族不同,祭拜灶神的具體日子也是有很多種的。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南方農村都有“過小年夜”的傳統,這天白天打掃乾淨後,夜裡是不睡覺的,為的是“陪灶神爺彙報工作”:人家在天上幫你說好話,你卻在呼呼大睡,實在是不夠禮貌呀!

  • 4 # 亭殿閣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而在年之前還有一個小年。小年又稱為祭灶節,過小年是漢族人的傳統習俗,北方人一般將小年定為臘月二十三,人們都會好好歡慶這個節日,而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有許多,今天筆者就傳說裡最廣為流傳的版本,和習俗裡最特別的食物,分別講一講。

    灶神全銜“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之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關於灶王爺的傳說很多,最廣為人知的版本有兩個。

    一說灶王爺姓張名單,曾娶妻丁香,後負情休妻,另娶妓女海棠,但新娶的妻子是個蛇蠍婦人,後來張單家裡落敗,他淪為乞丐,有一天他來到一戶人家乞討,女主人很熱情的給了他熱飯熱菜,等張單抬頭才發現這位女主人居然是自己的髮妻,羞愧之下觸灶而死,死後被封為灶神。

    二說為灶神是黃帝第五子揮公,因發明弓矢被賜姓張。在任時候,擔任“火正”之職,在此期間他發明了“造灶”,使人類生活有了用“灶”烹飪食物的飛躍,從此讓無數家庭享受美味佳餚,張單也成了至今人們供奉的“灶君公”。這些傳說極大程度的豐富灶神的形象,也使得人民對於這位神多了親近之感,他不完美卻有人性,讓百姓們認為他就在身邊,對於生活充滿了期望。

    灶神一方面主管人間的飲食製作,另一方面又監察人間罪惡,掌握一家壽夭禍福,每年臘月二十三便上天庭彙報情況。因為灶神在玉帝面前很是說得上話,百姓們都希望灶神能夠多多美言,為自家來年得福祉,為此紛紛供品祭祀給灶王爺,民間一般用雞、豬、魚肉三牲;飴糖即麥芽糖;清茶、水果、金紙等,其中飴糖就是為了讓灶神吃了心裡甜蜜蜜,嘴巴黏糊糊,如此一來,便會多言好事,不出惡言。

    準備好祭祀供品後,就來到了整個節日最精彩的部分,那就是祭灶儀式。人們通常焚香祀送,祭畢,就將奉祀經年的灶君舊紙馬畫像從灶上揭下,連同金紙等一起焚化,以送灶神上天。這個儀式充分體現出了華人的神怪觀念,那就是神仙是可以溝通和控制的,神仙在年節當前的時候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一個影子,而是與我們一同歡慶佳節的血脈相通的家人。祭祀活動在敬神行為的背後,是以強化家族觀及民族觀為目的,也許這就是中華民族星火相傳、團結進取、生生不息的奧秘所在。由此可見,過小年的意義,不僅僅是備年貨,乾乾淨淨萬事齊備,準備迎大年這麼簡單,其背後還有著深深的人文情懷。

    除了小年的文化值得了解之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不同地區的小年日期也不盡相同,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南方地區大多以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南京地區則以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不過,即使不同地區日期不同,但人們對於小年的重視卻是相同的,對小年的慶祝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5 # 歷史百家爭鳴

    過年是華人一年的重要深刻,其中小年是過年的標誌,小年以後就是年,但小年的日期各地都不同,像南方是廿四,北方則是廿三,還有一種“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即官方過的是廿三這一天、民間是廿四這一天,船上人家過的是廿五這一天。總之小年的日期是不統一的,不過小年的習俗有一樣是一樣的,那就是祭灶神,各地都會有祭灶神的風俗。至於祭灶神的傳說也有不少個典故。

    關於灶神的傳說有幾種,像上古帝王后裔說、人死神變說、鬼精變說,窮蟬演變說,多種傳說都是對灶王爺的一種解釋,其中最流行的傳說就是人死神變說。不管灶神的解釋如何,大家對灶神都相當地敬重。因為灶神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還是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每年二三、二四都會上天去彙報情況,人們為了保佑自身的平安,就會在這兩天給灶王爺進貢些甜食或其他東西,為的是讓灶神說好話,少說點壞話,正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

    宋朝的范成大有一首叫《祭灶祀》的詩,裡面把灶神刻畫的淋漓盡致,表現出了民間的風俗習慣。不過祭灶神只是傳說,現實中當然不存在,這是因為古代的科學並不發達,百姓為了求平安而虛構出來的神,為的是尋求內心的一種慰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說說德蒙柯烤箱怎麼樣?效果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