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ryant日日有希望
-
2 # 巴山夜雨涮鍋
銀河英雄傳說中的男一號萊因哈特和男二號楊威利,楊威利的戰術能力無疑是在萊因哈特之上(雖然萊茵哈特帶著幾千艘秒殺同等量級敵軍的能力也是剛剛的),那麼,戰略能力呢?
然而,這是否就說楊威利戰略能力不如萊因哈特。未必。
實際上,戰略方面的能力,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環節。(1)戰略判斷力,即分析眼前戰略態勢,剖析戰略走向,以及為了達到對我方有利的戰略,應該如何走(2)戰略執行力,即在正確戰略判斷力的前提下,執行這個對我方有利的戰略措施。
顯然,在戰略判斷力方面,楊威利絲毫不弱於萊因哈特。他和萊因哈特同步看到了伊謝爾倫迴廊的虛弱化,也從一開始就看穿了同盟大侵攻的弊端,萊因哈特可能採取的戰略。萊因哈特諸神黃昏的戰略也被他完全預料。可以說,楊威利對萊因哈特的優劣和心態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那麼,為啥楊在戰略上最終輸給了萊因哈特呢?這其實真不怪戰略,主要怪政治。楊威利是同盟軍人,堅持軍人必須服從評議會的原則,所以對評議會操縱下的諸多戰略昏招,他只能諫言,諫言無效就只好乖乖服從。而萊因哈特則不同。他一開始就是帝國皇帝f4的寵物,雖然遭到貴族的嫉妒,但f4啥都給他最好的,他遇上的幾個主官也都還比較公正。到正傳開始後,他很快飆升到宇宙艦隊副總司令,自己開府治軍,基本完全沒有任何制約;後來更在內戰中成為帝國實際的執政者。而且萊因哈特受的道德良心制約也少,為了對抗同盟大侵攻不惜從自己老百姓嘴裡搶糧食,這樣的事情楊威利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所以,楊威利因為受到政治和道德的制約,當然也是因為他自己懶惰,所以他的戰略執行力大打折扣。明明看到了很好的戰略機會,也知道該怎麼執行,卻施展不開手腳;明明看到了巨大的戰略風險,也知道該怎麼避開,卻不得不硬著頭皮衝上去。這更多算是價值觀和平臺導致的悲劇,不能算到戰略能力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同盟滅亡後,楊威利只帶著一支小小的流浪艦隊,反而大發神威,打出了多次漂亮的戰鬥,硬是從戰術上把戰略格局撬動,最後雖然自己早死,卻為同盟留下了民主的種子。
-
3 # 看穿過去和未來
都是流於表面。其實這本書最大的問題就是民主和獨裁。獨裁的人如果英明,就能指導下屬,發揮100%的優勢,因為皇帝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但是一旦昏聵,就會一塌糊塗。而民主政治的發展,到後來也變成了黑屋政治。少數精英玩弄民意,民眾對政治失望,希望有人出來可以領導他們,走向寡頭政治。楊威利可以成為這樣的寡頭,但是他始終不願意。這就是他為什麼不能在戰略上超過萊茵哈特。就算他是元帥,也只有一支艦隊。
回覆列表
這個和楊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在原著中萊皇是立心為了把姐姐解救出來,而不斷的向前進,哪怕為了解救姐姐甚至把整個銀河帝國弄到手。而且所在的位置與角度也和楊有很大的區別。萊皇更加註重於戰略的步驟,但並不是說楊不重視戰略,而且他無法重視!楊作為一個被上位的統帥只能在一個極小範圍做決斷,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他和萊皇做決戰,主炮已經直接瞄準伯倫希爾時海尼森傳來投降的訊息後也跟著主動投降。其實他完全可以走以後尤利安的伊謝爾倫那條路或者羅嚴塔爾的路子,但性格的趨勢下並沒有走這條路...但貫通全書看來,楊並不比萊皇差,但卡介倫也說過,大概楊的脖子以下都是多餘的。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大概會是一位學者吧……這大概就是楊的真心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