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西安市北郊,三橋車輛廠以北的低堡子附近有一片雄偉壯觀的古宮遺址,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漢建章宮遺址。 傳說漢武帝時代,國富兵強。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劉徹享受夠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又進一步想著成仙飛昇、長生不老。於是他處處學著秦始皇的樣子,不但派許多方士入海為他尋求蓬萊不死藥,還親自多次登名山遊海濱尋訪神仙,雖屢屢受騙,卻仍執迷不悟。這年,漢武帝再次登泰山,臨渤海,冀有所獲,誰知仍未見到仙人和蓬萊三島的蹤影,只得怏怏而歸。 誰知“禍”不單行,他心愛的柏梁殿也被大火燒燬了!極端講迷信的漢武帝立即招集眾方士討論這件事的吉凶。公孫卿說:“昔日黃帝築青靈臺,築成才十二日,便被大火所焚,於是他又建造了明庭,明庭,就是後來著名的甘泉宮啊。”方士們都隨聲附合。越地來的方士勇之進一步說:“我們越地的風俗是,凡發生火災。就另蓋房屋,而且一定蓋得比原來的高大,用高大的房屋來壓勝災星,火災便少了。”漢武帝聽他這麼一說,便不顧長安城中尚有長樂、未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多處宮殿,決定在長安城西興建更大的宮殿——建章宮,用以勝服火災。 漢帝劉徹氣魄很大,立即詔全國名工巧匠彙集長安,按照漢武帝“大”的要求,繪圖規劃、破土動工,修築建章宮。不知動用了多少民力、物力,終於築成了可以與秦始皇阿房宮比美的建章宮!建章宮計有千門萬戶之大,前殿的高度比未央宮還要高。前殿的東邊建築了高三十五丈的鳳闕,為長安地區最高大的建築之一,因為上面放著銅鳳凰,所以被叫做風闕。前殿之西是寬廣的唐中大殿,離唐中殿數十里的地方築有飼養著猛虎並能做鬥虎表演的虎圈。前殿以北挖了一個大水池,名曰“太乙池”。池中央有一座高二十餘丈的漸臺,漸臺上築有華美的宮室。漸臺周圍還築有蓬萊、方丈,瀛州、壺梁等五座仙山。在太乙池的北岸臥著長三丈寬五尺的石魚,西岸爬著兩隻六尺長的大海龜石雕……整個太乙池象徵著漂浮有五座仙人山的渤海。這樣漢武帝在建章宮中便能看見並隨心所欲地“跨海”登上每一座仙人山了!只是可惜這些“仙人山”上沒有仙人!漢武帝心中仍感到不足。 方士們見漢武帝悶悶不樂,害怕大禍臨頭,便紛紛向他建議。說是隻要設法取得天上北斗星降下的“仙露”,再拿此仙露調上藍田與和田的美玉碎屑一起服下,便可長生不老,常服更能身輕如羽,白日飛昇。那麼,如何方能取得天上北斗降下之仙露呢?那也“方便”,只要儘可能高地築一座“神明臺”,上立銅仙人以盤承之即可。於是,漢武帝按照方士們七嘴八舌的“設計”,令人動工築起了一座拔地五十丈高的神明臺於建章宮中。神明臺上豎立起高達二十丈的銅製仙人,名曰“金銅仙人”。這金銅仙人雙手高舉過頭,手託一個金銅承露盤,接承夜半時分由北斗下降之“仙露”。有了“仙露”,還需有存美玉兼制玉屑的所在,於是地基高十二丈的玉堂便應運而“生”。為了引動北斗慷慨地賜降“仙露”,神明臺旁還築起了高五十丈的“井榦臺”,這是一座全部用巨木建築起來的帶天橋的高樓,為引北斗星君暫歇在上面。周圍廣立鳳凰,駝鳥等石雕珍禽,以作“鳳凰鳴”引誘北斗到來……方士們真正是千方百計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啊!但漢武帝服了這不易得的“仙露玉屑飲”後,身體並未變輕,反而越來越重了. 可能建章宮畢竟是太大太結實了(這當然是勞動人民的功績!),所以雖經西漢末年之毀滅性大火和近兩千年的風雨消融,它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可觀的遺蹟,使我們得以窺測它當日宏偉壯觀、出類拔萃的風姿。
在今西安市北郊,三橋車輛廠以北的低堡子附近有一片雄偉壯觀的古宮遺址,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漢建章宮遺址。 傳說漢武帝時代,國富兵強。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劉徹享受夠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又進一步想著成仙飛昇、長生不老。於是他處處學著秦始皇的樣子,不但派許多方士入海為他尋求蓬萊不死藥,還親自多次登名山遊海濱尋訪神仙,雖屢屢受騙,卻仍執迷不悟。這年,漢武帝再次登泰山,臨渤海,冀有所獲,誰知仍未見到仙人和蓬萊三島的蹤影,只得怏怏而歸。 誰知“禍”不單行,他心愛的柏梁殿也被大火燒燬了!極端講迷信的漢武帝立即招集眾方士討論這件事的吉凶。公孫卿說:“昔日黃帝築青靈臺,築成才十二日,便被大火所焚,於是他又建造了明庭,明庭,就是後來著名的甘泉宮啊。”方士們都隨聲附合。越地來的方士勇之進一步說:“我們越地的風俗是,凡發生火災。就另蓋房屋,而且一定蓋得比原來的高大,用高大的房屋來壓勝災星,火災便少了。”漢武帝聽他這麼一說,便不顧長安城中尚有長樂、未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多處宮殿,決定在長安城西興建更大的宮殿——建章宮,用以勝服火災。 漢帝劉徹氣魄很大,立即詔全國名工巧匠彙集長安,按照漢武帝“大”的要求,繪圖規劃、破土動工,修築建章宮。不知動用了多少民力、物力,終於築成了可以與秦始皇阿房宮比美的建章宮!建章宮計有千門萬戶之大,前殿的高度比未央宮還要高。前殿的東邊建築了高三十五丈的鳳闕,為長安地區最高大的建築之一,因為上面放著銅鳳凰,所以被叫做風闕。前殿之西是寬廣的唐中大殿,離唐中殿數十里的地方築有飼養著猛虎並能做鬥虎表演的虎圈。前殿以北挖了一個大水池,名曰“太乙池”。池中央有一座高二十餘丈的漸臺,漸臺上築有華美的宮室。漸臺周圍還築有蓬萊、方丈,瀛州、壺梁等五座仙山。在太乙池的北岸臥著長三丈寬五尺的石魚,西岸爬著兩隻六尺長的大海龜石雕……整個太乙池象徵著漂浮有五座仙人山的渤海。這樣漢武帝在建章宮中便能看見並隨心所欲地“跨海”登上每一座仙人山了!只是可惜這些“仙人山”上沒有仙人!漢武帝心中仍感到不足。 方士們見漢武帝悶悶不樂,害怕大禍臨頭,便紛紛向他建議。說是隻要設法取得天上北斗星降下的“仙露”,再拿此仙露調上藍田與和田的美玉碎屑一起服下,便可長生不老,常服更能身輕如羽,白日飛昇。那麼,如何方能取得天上北斗降下之仙露呢?那也“方便”,只要儘可能高地築一座“神明臺”,上立銅仙人以盤承之即可。於是,漢武帝按照方士們七嘴八舌的“設計”,令人動工築起了一座拔地五十丈高的神明臺於建章宮中。神明臺上豎立起高達二十丈的銅製仙人,名曰“金銅仙人”。這金銅仙人雙手高舉過頭,手託一個金銅承露盤,接承夜半時分由北斗下降之“仙露”。有了“仙露”,還需有存美玉兼制玉屑的所在,於是地基高十二丈的玉堂便應運而“生”。為了引動北斗慷慨地賜降“仙露”,神明臺旁還築起了高五十丈的“井榦臺”,這是一座全部用巨木建築起來的帶天橋的高樓,為引北斗星君暫歇在上面。周圍廣立鳳凰,駝鳥等石雕珍禽,以作“鳳凰鳴”引誘北斗到來……方士們真正是千方百計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啊!但漢武帝服了這不易得的“仙露玉屑飲”後,身體並未變輕,反而越來越重了. 可能建章宮畢竟是太大太結實了(這當然是勞動人民的功績!),所以雖經西漢末年之毀滅性大火和近兩千年的風雨消融,它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可觀的遺蹟,使我們得以窺測它當日宏偉壯觀、出類拔萃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