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結腸癌發生腸周淋巴結轉移的話,是比較常見的現象。臨床中多數結腸癌患者是有腸周淋巴結轉移的。淋巴結轉移途徑是胃腸道腫瘤最常見的轉移途徑。淋巴結一般是沿著血管周圍分佈的,正常的情況下,一般是癌細胞先轉移到病灶周圍的淋巴結,就是腸周淋巴結,然後再沿著腫瘤所在腸段的供血血管由近及遠的擴散轉移。腫瘤學上分為第1站淋巴結(就是結腸周圍淋巴結)、第2站淋巴結(中間淋巴結,一般位於分支血管根部)和第3站淋巴結(就是主幹血管的根部,右半結腸的位於腸繫膜上動靜脈的表面,左半結腸和直腸、乙狀結腸的位於腸繫膜下動脈的根部)。這些部位的淋巴結轉移,還都是區域性轉移,雖然轉移了,仍然不是晚期,有很大的治癒機會。

    至於問題所述的存活多久、預後問題。取決於手術的根治度、病期的嚴重程度、術後輔助治療的規範與否、術後複查是否規範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

    手術的根治度很重要。比如患者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第3站淋巴結,如果術中沒有清除乾淨或基本就做了D2或D1的淋巴結清掃,那麼術後區域性復發或轉移的風險非常高,即使術後化療也掩蓋不了。近期學術交流中,有一個病例很典型,就是直腸癌患者,在盆腔左側髂血管動靜脈間有腫大的淋巴結,術中切除比較困難,擔心血管破裂沒有清掃,患者術後儘管行全身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甚至區域性做了放療,仍然沒能控制,癌細胞繼續擴散到左側腹股溝淋巴結。這個病例在討論中,如果能有機會清除掉的話,也許會是另一個結局。當然,想法都是好的,但是有時候轉移的淋巴結把大血管包饒粘連,切除是很困難,要冒著大出血的風險,有時還未必能夠完全切除。

    病期的嚴重程度。術後病理報告有很多方面可以反映患者的預後因素,比如浸潤腸壁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的數目多少、有沒有復發轉移的高危因素(神經侵犯、脈管癌栓、低分化、術前有腸梗阻或腸穿孔)。

    術後輔助治療是否規範。規範包含兩個含義。一是化療方案是否規範,是否應用的目前一線主流的化療方案;二是是否按照標準的劑量和療程。術後化療的方案和藥物劑量、療程數不是主治醫生的個人經驗。是有標準的指南推薦,既然全世界各國都推薦的方案和療程,就說明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是有臨床試驗支援的。有不少患者會詢問,可否少化療幾個週期,我們建議如果基本能夠耐受的話,最好按照規範的去做,除非副反應較大,耐受性差。可以減少劑量和療程,嚴重的副反應需要停止化療。

    術後是否按時複查以及複查的內容是否合理。不少患者存在誤區,以為手術後就萬事大吉。癌症的治療是系列的,手術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即使手術很規範很徹底,但是仍不能保證不復發,因此,我們才強調術後複查的重要性。術後複查的內容也很重要,有些患者以為只是化驗血胃腸道腫瘤標誌物就可以,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類似患者,及時給予糾正。結腸癌常見的復發轉移部位一定要覆蓋。術後2年內,每3月複查一次,胸片或胸部平掃CT(當懷疑有問題時,做增強CT)、腹盆超聲或增強CT(建議每三月輪換檢查)、腸鏡每年複查一次。術後2-5年每半年複查一次,術後5年以後每年複查一次。腸鏡如果連續複查2年都沒有問題,可以間隔3-5年複查一次。

    還有術後患者的心理狀態也很重要,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有助於疾病的康復、降低復發的風險。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都是有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話迴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