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南方健康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液是由人體津液蒸化而成。一般分為自汗、盜汗、脫汗、戰汗、黃汗等。

    中醫辯證

    ①自汗(時時汗出,活動更甚)

    營衛不和型:常自汗出,汗出畏風,脈浮緩,苔薄白。治宜調和營衛。方用桂枝湯:桂枝、白芍、草、生薑、大棗,水煎服。服後須喝熱米粥半碗,以助藥力,才能奏效。 衛表不固型:汗出,極易感冒,不耐風寒,身倦,脈虛,舌胖大苔白。治宜益氣固表,方用玉屏風散:黃芪、防風、白朮,水煎服。 熱蒸於內型:汗出如蒸,口渴喜冷飲,煩躁,面紅潮熱。治宜清裡洩熱,方用白虎湯:生石膏、知母、粳米(可用蘆根代)、甘草,水煎服。

    ②盜汗(睡後出汗,醒來即止)

    陰虛火旺型:睡著汗出,醒來即止,五心煩熱,或每天傍晚低熱(稱為潮熱),多夢不寐,或瘦倦,婦女多經閉。治宜養陰清熱,方用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熟地、黃芩(炒)、黃連(炒)、黃柏(炒)、生黃芪,或加地骨皮,水煎服。 心血(陰)不足型:睡後汗出,心慌氣短乏力。治宜養心補血。方用養心湯:柏子仁、當歸、酸棗仁、川芎、人參、生黃芪、炙甘草、遠志、茯苓、五味子、半夏、肉桂,或加浮小麥,水煎服

    ③脫汗(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肢冷,呼吸微弱)

    脫汗為急病或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黏如油,萎靡無力,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而病危。治宜益氣固脫,回陽救逆,方用參附湯:紅參、制附子,可加五味子、山茱萸,水煎服。

    ④戰汗(先有畏寒戰慄而後出汗)

    戰汗為怕冷戰慄,高熱汗出,口渴煩躁。治宜扶正祛邪,方用生脈散合竹葉石膏東加減:黨參、麥冬、五味子、生黃芪、竹葉、生石膏、炙甘草、浮小麥,水煎服。

    ⑤黃汗(汗色發黃而染衣)

    黃汗為汗出色黃染衣,發熱煩躁,口中黏苦或口渴不欲飲,飲食差,脅痛,浮腫尿黃。治宜清利溼熱,方用茵陳五苓散加減:茵陳、澤瀉、豬苓、茯苓、白朮、赤小豆、連翹,水煎服

    常用中藥黃芪。性溫,味甘,為補氣要藥,可補肺、脾之氣。常用於氣虛所致的多汗症。白朮。性溫,味苦,專補脾胃之氣,且性溫燥溼。常與黃芪同用於氣虛所致的多汗症。知母。性寒,味甘、苦,清熱瀉火,又滋陰潤燥。常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多汗症。酸棗仁。性平,味甘、酸,為斂汗養心安神的要藥。常用於心虛失養所致的多汗症。五味子。性溫,味甘、酸,收斂固澀,補氣生津。常用於治療氣津兩傷的多汗症。麻黃根。性平,味甘、微澀,是一味止汗專藥。《名醫別錄》:“止汗,夏月雜粉撲之”。針對汗症的對症治療的藥物。

    西醫認為:多汗症是指區域性或全身面板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多見於手足和腋窩。可分為原發性多汗症和繼發性多汗症。

    西醫病因

    原發性多汗症診斷:

    更年期、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肺結核、心內膜炎等疾病。服用抗抑鬱藥、降糖藥,曲坦類藥物、解熱鎮痛藥、膽鹼能藥物等。日常護理注意飲食:禁吃辛辣刺激食品,例如:生薑、生蔥、生蒜等,。應多吃牛奶、豆製品、蝦米皮、海帶、魚、骨頭湯及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注意衛生:保持身體清潔,抑制細菌生長。清爽衣物:穿著通爽、寬鬆、薄身的衣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怎麼樣去看待生活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