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著名的美軍將領,巴頓將軍就辦過一件讓人大跌眼鏡、戲劇性到可以拍電影的烏龍醜聞——組織部下強行救援戰俘營裡的女婿,救援隊卻被殲滅。
很難想象這樣一位名垂青史的世界名將會假公濟私,但這確是真的。
巴頓將軍的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在突尼西亞被德軍俘虜並隨後被關押到位於巴戈利亞哈默爾堡的德軍13B軍官戰俘營。
巴頓將軍的寶貝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
直到1945年3月,西線盟軍勢如破竹,第三帝國的覆滅只是時間的問題。13B號戰俘營內的戰俘心態平和,因為他們已經可以聽到逼近的盟軍炮火聲。
然而愛婿心切的巴頓將軍已經坐不住了,當他率領的第四裝甲師已經離哈默爾堡不到80公里時,他下達了一份命令:組織特遣隊前往哈默爾堡解放第13B號戰俘營!
組建特遣隊的任務下達給了第37坦克營,由於營長生病,改由亞拉伯罕·鮑姆擔任,特遣隊也由此被稱為鮑姆特遣隊。
整支特遣隊由303名官兵組成,其中包括10輛M4謝爾曼坦克、6輛M5A1斯圖亞特坦克、27輛半履帶車和十餘輛其他車輛。
首先,特遣隊要在德軍防線上突破一個口子,於是開始進攻阿莎芬堡——德軍防線薄弱處。3月26日,強攻開始,德軍頑強抵抗,特遣隊損失了包括一輛謝爾曼在內的數量戰車。
突破防線後鮑姆看了看手頭的地圖,發現十幾張地圖裡都沒有13B號戰俘營的準確位置。他們只能一邊前進一邊向附近的德國農民問路。
在經過漫長地摸索並以外解放了一個蘇軍戰俘營後,鮑姆特遣隊終於在27日晚發現了13B號戰俘營,德國守軍根本沒有能抗衡改裝76mm炮謝爾曼的火力,被挨個幹掉。
忽然特遣隊發現有大量穿著灰色制服的人在戰俘營中走動,便立馬槍炮齊鳴。然而那根本不是德軍,是多年前被俘虜的塞爾維亞軍人,他們只能在密集的炮火下四散逃命。
最後德中國人都看不下去了,13B號戰俘營的負責人岡瑟·馮·戈爾克少將在戰俘營裡召集志願者,希望他們能走出去告訴那些正在瘋狂開火的美軍,那些塞爾維亞軍人不是德軍。
為了拯救塞爾維亞軍人,三名美軍和一名德國軍官站了出來,其中一位正好就是巴頓將軍的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他們打著白旗向美軍走去。
然而一名之前被打懵逼了的德軍剛剛醒過來,睜開眼睛還以為是戰俘要逃跑,於是舉槍便射,戲劇性地正好把沃特斯中校擊中,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
美軍官兵立馬蜂擁上去,對沃特斯中校急救。包括戈爾克少將在內的德國守軍此時趁機溜走了。
沃特斯中校立馬被送到戰俘營中的醫院,負責醫院工作的,恰恰是剛才被美軍射擊的塞爾維亞軍人,場面一度異常尷尬。
而且由於特遣隊的醫療條件有限,沃特斯中校只能被留在戰俘營的醫院裡,可以說營救女婿作戰,已經失敗了。
鮑姆發現他們被上千名歡呼的戰俘包圍,比他們預計的多多了,於是本著讓領導先走的原則,他規定只有O4及以上級別的軍官才能上車,其餘的人想走也行,只能虛弱地步行跟著。
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的鮑姆特遣隊開始返回盟軍戰線,帶著200名戰俘。他們計劃先往南突圍,然後轉向西方,和第四裝甲師匯合。
然而這一切都被附近德軍看在眼裡,他們迅速在公路上設定路障。而鮑姆特遣隊的突圍之路,正好經過德軍一個訓練場。其中所有的建築物都經過精確測量和定位,以供射擊訓練。而在那附近的由100名老練士官組成的德軍步兵戰鬥學校軍官訓練小組已經接到了命令:攔截住退卻的美軍特遣隊!
27日深夜,走到精疲力竭的鮑姆特遣隊,沒能想到路兩邊的樹林裡,有上百雙德國老兵的眼睛在看著他們。隨著領頭的謝爾曼坦克被德軍火箭彈擊中,伏擊戰打響了。
謝爾曼車組倉惶逃生,德軍士官將其開到路邊,並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在無線電中呼救。後續的謝爾曼坦克就這樣接二連三被騙到伏擊火力網中。
在混亂的戰鬥中,很多13B號戰俘營中的戰俘被打死。鮑姆特遣隊被打散,退守附近的427高地。個別官兵認為燃油和彈藥餘量無法使特遣隊返回戰線,為了不拖累大部隊,自覺地打著白旗往回走。
包圍高地的德軍於29日發動總攻,戰鬥只持續了幾分鐘,來不及逃到樹林裡的200多名美軍官兵光速投降,僅有數名人員突圍成功返回盟軍戰線。鮑姆特遣隊的整場軍事行動中,有32名美軍陣亡,247名官兵受傷或被俘。
然後這些人就又回到了13B號戰俘營,這次德中國人把一些身體比較健康的戰俘轉移到了紐倫堡戰俘營。當然,巴頓將軍的女婿沃特斯中校還在這兒繼續養傷。
指揮官鮑姆率領兩位美軍士兵突圍,負傷後被德軍俘虜並送回戰俘營,與沃特斯中校和塞爾維亞士兵們再度相逢。
幾天後的4月6日,美軍第14裝甲師大部隊抵達13B戰俘營,真正意義上解放了這裡,沃特斯中校才終於獲救。
鮑姆特遣隊覆滅的訊息在盟軍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全線勝利時還有這種莫名其妙的軍事慘敗簡直是聞所未聞。艾森豪威爾直接找到了巴頓頭上,巴頓將軍解釋說是企圖分散德軍注意,以便於北方盟軍的行動。
但後來迫於壓力,巴頓將軍還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我敢打包票,在整個歐洲戰場上,我沒有犯過任何重大錯誤,除了這一次——我沒有派遣夠一個團的兵力,去征服哈默爾堡的戰俘營!”
二戰期間,著名的美軍將領,巴頓將軍就辦過一件讓人大跌眼鏡、戲劇性到可以拍電影的烏龍醜聞——組織部下強行救援戰俘營裡的女婿,救援隊卻被殲滅。
很難想象這樣一位名垂青史的世界名將會假公濟私,但這確是真的。
巴頓將軍的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在突尼西亞被德軍俘虜並隨後被關押到位於巴戈利亞哈默爾堡的德軍13B軍官戰俘營。
巴頓將軍的寶貝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
直到1945年3月,西線盟軍勢如破竹,第三帝國的覆滅只是時間的問題。13B號戰俘營內的戰俘心態平和,因為他們已經可以聽到逼近的盟軍炮火聲。
然而愛婿心切的巴頓將軍已經坐不住了,當他率領的第四裝甲師已經離哈默爾堡不到80公里時,他下達了一份命令:組織特遣隊前往哈默爾堡解放第13B號戰俘營!
組建特遣隊的任務下達給了第37坦克營,由於營長生病,改由亞拉伯罕·鮑姆擔任,特遣隊也由此被稱為鮑姆特遣隊。
整支特遣隊由303名官兵組成,其中包括10輛M4謝爾曼坦克、6輛M5A1斯圖亞特坦克、27輛半履帶車和十餘輛其他車輛。
首先,特遣隊要在德軍防線上突破一個口子,於是開始進攻阿莎芬堡——德軍防線薄弱處。3月26日,強攻開始,德軍頑強抵抗,特遣隊損失了包括一輛謝爾曼在內的數量戰車。
突破防線後鮑姆看了看手頭的地圖,發現十幾張地圖裡都沒有13B號戰俘營的準確位置。他們只能一邊前進一邊向附近的德國農民問路。
在經過漫長地摸索並以外解放了一個蘇軍戰俘營後,鮑姆特遣隊終於在27日晚發現了13B號戰俘營,德國守軍根本沒有能抗衡改裝76mm炮謝爾曼的火力,被挨個幹掉。
忽然特遣隊發現有大量穿著灰色制服的人在戰俘營中走動,便立馬槍炮齊鳴。然而那根本不是德軍,是多年前被俘虜的塞爾維亞軍人,他們只能在密集的炮火下四散逃命。
最後德中國人都看不下去了,13B號戰俘營的負責人岡瑟·馮·戈爾克少將在戰俘營裡召集志願者,希望他們能走出去告訴那些正在瘋狂開火的美軍,那些塞爾維亞軍人不是德軍。
為了拯救塞爾維亞軍人,三名美軍和一名德國軍官站了出來,其中一位正好就是巴頓將軍的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他們打著白旗向美軍走去。
然而一名之前被打懵逼了的德軍剛剛醒過來,睜開眼睛還以為是戰俘要逃跑,於是舉槍便射,戲劇性地正好把沃特斯中校擊中,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了!!!
美軍官兵立馬蜂擁上去,對沃特斯中校急救。包括戈爾克少將在內的德國守軍此時趁機溜走了。
沃特斯中校立馬被送到戰俘營中的醫院,負責醫院工作的,恰恰是剛才被美軍射擊的塞爾維亞軍人,場面一度異常尷尬。
而且由於特遣隊的醫療條件有限,沃特斯中校只能被留在戰俘營的醫院裡,可以說營救女婿作戰,已經失敗了。
鮑姆發現他們被上千名歡呼的戰俘包圍,比他們預計的多多了,於是本著讓領導先走的原則,他規定只有O4及以上級別的軍官才能上車,其餘的人想走也行,只能虛弱地步行跟著。
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的鮑姆特遣隊開始返回盟軍戰線,帶著200名戰俘。他們計劃先往南突圍,然後轉向西方,和第四裝甲師匯合。
然而這一切都被附近德軍看在眼裡,他們迅速在公路上設定路障。而鮑姆特遣隊的突圍之路,正好經過德軍一個訓練場。其中所有的建築物都經過精確測量和定位,以供射擊訓練。而在那附近的由100名老練士官組成的德軍步兵戰鬥學校軍官訓練小組已經接到了命令:攔截住退卻的美軍特遣隊!
27日深夜,走到精疲力竭的鮑姆特遣隊,沒能想到路兩邊的樹林裡,有上百雙德國老兵的眼睛在看著他們。隨著領頭的謝爾曼坦克被德軍火箭彈擊中,伏擊戰打響了。
謝爾曼車組倉惶逃生,德軍士官將其開到路邊,並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在無線電中呼救。後續的謝爾曼坦克就這樣接二連三被騙到伏擊火力網中。
在混亂的戰鬥中,很多13B號戰俘營中的戰俘被打死。鮑姆特遣隊被打散,退守附近的427高地。個別官兵認為燃油和彈藥餘量無法使特遣隊返回戰線,為了不拖累大部隊,自覺地打著白旗往回走。
包圍高地的德軍於29日發動總攻,戰鬥只持續了幾分鐘,來不及逃到樹林裡的200多名美軍官兵光速投降,僅有數名人員突圍成功返回盟軍戰線。鮑姆特遣隊的整場軍事行動中,有32名美軍陣亡,247名官兵受傷或被俘。
然後這些人就又回到了13B號戰俘營,這次德中國人把一些身體比較健康的戰俘轉移到了紐倫堡戰俘營。當然,巴頓將軍的女婿沃特斯中校還在這兒繼續養傷。
指揮官鮑姆率領兩位美軍士兵突圍,負傷後被德軍俘虜並送回戰俘營,與沃特斯中校和塞爾維亞士兵們再度相逢。
幾天後的4月6日,美軍第14裝甲師大部隊抵達13B戰俘營,真正意義上解放了這裡,沃特斯中校才終於獲救。
鮑姆特遣隊覆滅的訊息在盟軍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全線勝利時還有這種莫名其妙的軍事慘敗簡直是聞所未聞。艾森豪威爾直接找到了巴頓頭上,巴頓將軍解釋說是企圖分散德軍注意,以便於北方盟軍的行動。
但後來迫於壓力,巴頓將軍還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我敢打包票,在整個歐洲戰場上,我沒有犯過任何重大錯誤,除了這一次——我沒有派遣夠一個團的兵力,去征服哈默爾堡的戰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