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十八子
-
2 # 最喜歡山鷹
王福重當然過得好好的了,雖然言重傷了農民,細想,還有些道理,年代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同,各自的作用大小確實不一樣,什麼事情都會到達一個頂峰,而後無處可去,跌落而下呀,這也是自然規律嘛。
-
3 # 小李141415513
我感覺王福重說的真話!我也不是和大眾唱後調!農民種地根本不如拾廢品的,中醫管用清朝人為啥只能活40歲?如果你把十萬塊借給窮人,在借給馬雲,還你錢還真的不一樣,
-
4 # 李叔154530450
王福重生活過的怎麼樣?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種下流胚子,人渣,冤枉國家花這麼多錢培養它,等以養了一條瘋狗。
-
5 # 男NO難
這貨被單位辭退後,前段時間又被宗族永久除名,眾叛親離,以後估計是沒幾個單位敢用他。現在你在網上也聽不到他叫喚了,應該是惶惶如喪家之犬
-
6 # 客家老孃九
聽說王福重經歷了這段無腦嘴欠的日子,想去找個寺廟出家修行,結果佛也容不下他,把他轟走了,現在他是無臉見人,像孤魂野鬼,四處遊蕩。
-
7 # fnouegi
王福重教授的名譽地位要比普通人好多了,最近還要提撥重用,王福重教授是中國第一個敢站出來說真話和實話的人,王福重教授說的話,正是社會大眾對農民的真實評論,受到了社會大眾廣泛好評和讚揚,國家就需要王福重教授這樣敢講真話和實話的人,只是給一些農鬧們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讓農鬧們感覺不太舒服。
-
8 # 皖北負翁
我知道王福重現在幹啥呢。王福重自從發表的汙染農民的言論之後。被全中國人民一陣子痛罵,結果成了網紅。回家給他老爹在網上賣土豆呢!
-
9 # 陳子夥見
王福重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可以肯定地說,他過得比咱農民好千倍萬倍,農民朋友希望他去當農民他現在也不會去當農民,他現在過得怎麼樣,咱們沒必要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事情,你就當他是個大炮手吧,因為他說的話非常不靠譜,自相矛盾,說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懶惰和愚蠢,誰都知道懶惰的人是不會出大力流大汗的,一個經濟學家會說出這種不怕人笑的話足可證明頭腦有點不正常,大家都不要打聽他的訊息了,什麼因就有什麼果,以後他會自食其果。訊息也會慢慢傳來。
-
10 # 世外高人住桃源
這個二貨為了證明農民懶惰的理論,回去當農民去了,估計最後的結局就是被餓死,最後才發現全國農民就他一個是被餓死的,悔不當初呀!我們村有一個原本是工人,退休以後回到農村,每個月幾千塊的退休工資拿起,老婆也有一千多的社保,孩子都以成家,沒有任何壓力,應該說可以天天耍安享晚年了,結果他回到農村後,把別人的荒地都拿過來自己種,種了七八畝地,我們那裡是丘陵,什麼都是肩扛被駝的,還給當地的養魚人打工,每天從早忙到晚,不亦樂乎,中國之所以偉大,就是有這樣一群偉大的人辛勤勞作,為中國創造財富,說農民懶惰的人就是漢奸!
-
11 # 汝心光明
王福重還是王福重以前幹什麼現在還幹什麼,現在講言論自由,講3幾句關於農民的話,又沒犯罪。木必多關心,農民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12 # 金玉滿堂744
王恩重先生是個不瞭解國情,不懂農民兄弟喜怒哀樂的"書呆子’!他的言行嚴重傷害了農民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顯得寡情薄意,好無道理!農村農民幅原遼闊人口眾多,當年國家的發展原始的積累都離不開農村農民兄弟姐妹的貢獻!一介書生應心繫農村心繫農民,時刻觀注農村的發展變化,農民存在的切身利益和問題才是,千萬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當年艱苦奮鬥積極勇交愛國糧大修水利的那一代人!做個有良知的人,比什麼都好!
-
13 # 為民憂而憂者為人
"王”八有"福"活千年,千年的王八一定很“重"的。但可不是吃農民種出的糧食,而是喝西北風也能活到千年。真是消撤快活!!
-
14 # 開心果283367652
王福重說了怨我農民的話實在不應該,至於他現在過的怎麼樣不知道,網上也沒有透露,自己也沒有悔改,我相信他比我們農民過的好。
-
15 # 頁川木木1
王福重罵什麼人都不奇怪,他竟然敢罵當兵的哥哥在部隊勤學苦練爭取進步,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為爭取榮譽是虛榮心在作祟,你說這氣人不?他不要榮譽可以讓他去和印度兵交交手。
-
16 # 憲平983
有誰知道王福重現在過的怎樣,不必問,誰都知王福重過的滋潤的很,雖然說比不上馬雲等級別上的大享,也是享受國家高級別待遇的上層人物,不然也不會昏了頭腦,說出讓大眾憤怒的歪學說,即使什麼都不幹,也是普通老百姓無法想象的好日子,餿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說讓他重回普通的城市職工或老百姓一樣生活環境,他決對又是一種思想境界,大腦決定會更清醒,所以說,什麼樣人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和階層說什麼話,接受什麼樣的思想教育養育出什麼樣的教養人,至於王福重走上了他人生的頂峰,為什麼其思想變的如此讓大眾憤怒,不得而知。不管怎麼說,王福重過的怎麼樣,其實王福重伋然是王福重。
回覆列表
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有人可能會認為王福重有什麼錯?但人們仍然會忽視咱們農民,讓你繼續吃苦受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如此!有意見找歷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