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98566776686

    關中為秦漢故都,城闕宮殿基址所遺殘甓斷瓦,往往有所發現塵土中。清以前藏家不為重視,至乾隆間好古之士始蒐集考訂,輯為瓦當文字,洎後藏家遂與金石等視,併為著錄及之。顧秦瓦流傳至稀,即今屈指可數,此“長生無極”一瓦,的是秦阿房宮物。宮故址自咸陽以南、濱渭而東,直抵驪山北麓,其廢堡垝垣間,土人往往得之,目為阿房宮瓦,自無疑義。斯瓦制型凡二,一為“長生無極”,一為“常生無極”,餘卌年前從邑中故家搜得數十事,秦瓦不過四五品,漢瓦居多,建國後悉以捐諸蘇南文管會,只留二三片完整可以制硯者,攜在行笈,此其一也。“文運”之役,遂失去。昨歲楚弓重返,尚留此瓦於殘囊燼餘間,衰年古歡寥寂,零星孑遺,束諸高閣,攸待真知篤好者,得摩挲護持,為此瓦之幸運。比與逸梅翁商榷文字之業,翁耆年碩德,劬學媚古,夙所心欽。徵諸瓦文“長生無極”吉語,真堪為翁頌禱之私,謹舉以為獻,翁其許吾為善頌善禱乎?爰附墨影並贅蕪言,藉博一粲焉。

    時庚申七月三日,寄漚潘景鄭識於滬上寓樓

    夢斷阿房冷。留得瓦痕餘影。搜囊卌載喜歸弓,摩挲舊物,往事幾回省。  長生吉語猶堪證。作伴耆年映。苔芩好結幽侶,一窗淨幾還相迎。

    調寄《青門引》。並錄呈

    逸梅前輩指正。

    寄漚詞人未是草

    鈐:著研樓、景鄭題記、景鄭填詞、庚申七四老人

    箋 釋

    程敦所撰《秦漢瓦當文字》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於橫渠書院,所錄第二種即為長生無極瓦,謂:“諸瓦文中以此為最多,出處亦不一,蓋自咸陽以南,濱渭而東,直抵驪山北麓,廢堡垝垣間往往得之,故土人目為阿房宮瓦。”潘老或因程敦此語,故稱此瓦“的是秦阿房宮物”。

    《重修莒志》卷四十九亦收錄有此類瓦,題“阿房宮瓦當”:“瓦徑七寸五分,質細而堅,篆書。王述庵氏謂此瓦自咸陽以南,濱渭而東,直抵驪山北麓……故土人目為阿房舊物。然玩其書法圓渾古妙,似非秦人莫能為此,見時已琢背成硯矣。城陽鎮孫銘收藏。”

    198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漢研究室所編《新編秦漢瓦當圖錄》亦收有此類瓦,卻定為漢代,且註明所載瓦當為“咸陽漢元帝渭陵陵園採集,為孝元王皇后(政君)陵上建築用瓦”。

    潘老對此瓦頗為喜愛,由題記可知,當年著硯樓曾藏瓦數十事,捐贈蘇南文管會時,僅留二三完整可制硯者,此其一也,“文革”期間一度失去,至1979年又意外返還。據馮其庸《〈朱屺瞻年譜〉序》所稱,潘老曾贈其“長生無極”瓦當拓本,而《上海近百年詩詞選》中,收錄有潘老《一斛珠·題秦長生無極瓦當》:“阿房千載。瓦痕幾許露光彩。長生無極歌功在。餘燼炎秦,前影成滄海。  藏笈飄零經劫厄,楚弓返璧怡神外。摩挲老眼情無奈。翠墨留鴻,投付苔岑快。”惟未知此詞是否即為馮其庸而作,或當時曾拓有多張,分贈數位苔芩,而瓦身則贈於鄭逸梅。

    前沈玉麒致潘祖年札後所附潘老寫給鄭逸梅的信中有稱“瓦當本擬製硯後奉贈”,當即指此瓦。以秦漢磚瓦制硯,古以有之。明代王禕《漢未央宮瓦硯記》載:“漢未央宮諸殿瓦,其身如半筒而覆簷際者,則其頭有面外向,其面徑五寸,圍一尺六寸強,有四篆字,字凡六等,曰‘漢並天下’、曰‘長樂未央’、曰‘儲胥未央’、曰‘長生無極’、曰‘萬壽無疆’、曰‘永壽無疆’,面至背厚一寸弱,其背平可研墨。唐、宋以來人得之,即去其身以為硯,故俗呼‘瓦頭硯’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間接敘述句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