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看泉聽風圖》唐寅
俯看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①。
如何不把瑤琴寫,為是無人姓是鍾②。
【註釋】
①笙鏞:笙和大鐘,語出《尚書·益稷》:“笙鏞以間。” ②無人姓是鍾:指春秋時期精通音律的鐘子期。
本詩選自南京博物館藏唐寅《看泉聽風圖》題詩。
這幅畫現藏南京博物館,絹本、水墨,縱72.6釐米,橫34.7釐米。整幅畫“看泉”、“聽風”的主體是並坐在平整岩石上的兩位高士,雖然他們的形體很小,但是他們的神情、儀態,卻被刻畫得很生動,畫上的一切景象,題畫詩中的一切情思,都由他們生髮出來。兩位高士正傾聽著風吹松濤聲,數株松樹穿插在岩石間,枝幹蟠曲,濃陰掩映。兩位高士正在觀賞從巖洞中流出的泉水,水口溪流湍急騰躍。遠處山石皴筆淡化,逐漸消失在雲霧中。這幅畫,糅進一些南宋院畫家常用的技法,主要體現南宋院畫的風格特徵。
唐寅的題詩從畫題下筆,首句“俯看流泉仰聽風”,寫盡題意,具有籠罩全詩的氣勢。次句承接,仍從“泉”、“風”上作勢,詩人比況泉聲、風聲聲韻美妙,足與絲竹、金屬樂器相應和。第三句轉筆處,提出一個為何不將這美妙的聲韻寫入到瑤琴裡去的問題,結句拍合,迴應上句,說鍾子期已死,世無知音者,所以不將風聲、泉聲寫入瑤琴。這裡暗用了應劭《風俗通義·聲音》的典故:“伯子牙方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太山。’頃之間而意在流水,鍾子又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以為世無足為音者也。”詩的後半首,一呼一應,運用拍合、繞回之法,在一問一答之間,蘊含著世無知音的慨嘆,很自然地、巧妙地將詩人兼畫家的主觀情思灌注到詩篇中去。
《題看泉聽風圖》唐寅
俯看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①。
如何不把瑤琴寫,為是無人姓是鍾②。
【註釋】
①笙鏞:笙和大鐘,語出《尚書·益稷》:“笙鏞以間。” ②無人姓是鍾:指春秋時期精通音律的鐘子期。
本詩選自南京博物館藏唐寅《看泉聽風圖》題詩。
這幅畫現藏南京博物館,絹本、水墨,縱72.6釐米,橫34.7釐米。整幅畫“看泉”、“聽風”的主體是並坐在平整岩石上的兩位高士,雖然他們的形體很小,但是他們的神情、儀態,卻被刻畫得很生動,畫上的一切景象,題畫詩中的一切情思,都由他們生髮出來。兩位高士正傾聽著風吹松濤聲,數株松樹穿插在岩石間,枝幹蟠曲,濃陰掩映。兩位高士正在觀賞從巖洞中流出的泉水,水口溪流湍急騰躍。遠處山石皴筆淡化,逐漸消失在雲霧中。這幅畫,糅進一些南宋院畫家常用的技法,主要體現南宋院畫的風格特徵。
唐寅的題詩從畫題下筆,首句“俯看流泉仰聽風”,寫盡題意,具有籠罩全詩的氣勢。次句承接,仍從“泉”、“風”上作勢,詩人比況泉聲、風聲聲韻美妙,足與絲竹、金屬樂器相應和。第三句轉筆處,提出一個為何不將這美妙的聲韻寫入到瑤琴裡去的問題,結句拍合,迴應上句,說鍾子期已死,世無知音者,所以不將風聲、泉聲寫入瑤琴。這裡暗用了應劭《風俗通義·聲音》的典故:“伯子牙方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太山。’頃之間而意在流水,鍾子又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以為世無足為音者也。”詩的後半首,一呼一應,運用拍合、繞回之法,在一問一答之間,蘊含著世無知音的慨嘆,很自然地、巧妙地將詩人兼畫家的主觀情思灌注到詩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