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初中時,讀到《醉翁亭記》,我便覺得此人醉於山水,與民同樂,是個清高愛民的好官。
隨後又知道歐陽修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啊,真是個才子。雖然對他的文章不太感冒,但印象分還是給了他滿分,有才有德,清高愛民,愛山水不愛功名利祿。
後來,我愛上了宋朝,也愛上了這段過往。
北宋有個十六歲便代兄受罪而被刺面黥的青年,參軍後無所畏懼,以勇武善戰率破西夏鐵騎,並從此令西夏人膽寒。後來他平反儂智高時,更是把他智勇兼備的名將本色示以天下。
他便是狄青。
國家危難時,狄青無畏上陣。
儂智高被平定了,一些文官就冒出來當愛國先鋒了。
比如為國謀福的歐陽修,他寫下《論狄青札子》,說狄青勇武善戰,在兩廣平叛,挽回國家局勢。
看到這裡,歐陽修的形象在我心中又加分了不少。
but,
歐陽修在後文中,
卻直言“蓋軍士本是小人……”。
後來,他又論述了狄青有多得軍心,多得民心,長此以往,太危險了!
並且很高深的說“水者陰也,兵亦陰也,武臣亦陰也。”
以此類推,當時汴梁發洪水,下大雨,都是因為武將們太陰太陰了,陰得老天也陰鬱了。
因此,陰陽大師歐陽修建議宋仁宗外放狄青,既為了防洪救災,也為了狄青個人安危,免得日後不得不殺狄青。
歐陽修是喝高了,腦抽了,去寫《論狄青札子》的嗎?
當然不是,自號醉翁的歐陽修,清醒的很。
當初,宋仁宗賞識狄青的勇武,勸狄青消去面黥,而狄青卻不願消去,並說“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
賤兒,是莽夫,是白丁,是大宋天空的武人,然而,我這個賤兒,就是可以依著自己的勇武,獲得軍功,謀得官位,天下的其他出身卑微的人,也一樣可以!
狄青,是何其要強,不以出身行伍而自卑,他的靈魂比歐陽學士高貴多了!狄青不要命地衝鋒陷陣,因為他是一個兵,一個要強的兵。
狄青當上了樞密使,頗得人心、軍心,說話還這麼好聽,這麼有自信,甚至還要讓天下武人都有自信,都未來可期,這還讓不讓歐陽修活了?
所以,一場汴梁的洪水,激發了歐陽學士的靈感。
同時,也有無數個大學士呈遞摺子給仁宗,以求外放狄青。
如此要強,如此純粹,甚至連一點汙點都沒有的狄青,被外放後不到一年,便抑鬱而終。
清人昭璉感嘆道:
“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廣南,稍為生色……乃歐陽公露章劾之。至恐其有他心,豈人臣為國愛惜人材之道?狄公終以憂憤而卒。其後賊檜誣陷武穆者,亦襲歐陽之故智也。"
不愧為秦檜的導師,文筆了得,才思敏捷。
讀罷《論狄青札子》,再讀讀《醉翁亭記》,怎麼覺得這麼彆扭,這是同一個人嗎?
歐陽修。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初中時,讀到《醉翁亭記》,我便覺得此人醉於山水,與民同樂,是個清高愛民的好官。
隨後又知道歐陽修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啊,真是個才子。雖然對他的文章不太感冒,但印象分還是給了他滿分,有才有德,清高愛民,愛山水不愛功名利祿。
後來,我愛上了宋朝,也愛上了這段過往。
北宋有個十六歲便代兄受罪而被刺面黥的青年,參軍後無所畏懼,以勇武善戰率破西夏鐵騎,並從此令西夏人膽寒。後來他平反儂智高時,更是把他智勇兼備的名將本色示以天下。
他便是狄青。
國家危難時,狄青無畏上陣。
儂智高被平定了,一些文官就冒出來當愛國先鋒了。
比如為國謀福的歐陽修,他寫下《論狄青札子》,說狄青勇武善戰,在兩廣平叛,挽回國家局勢。
看到這裡,歐陽修的形象在我心中又加分了不少。
but,
歐陽修在後文中,
卻直言“蓋軍士本是小人……”。
直接罵了天下所有的兵,好勇敢的書生啊!嚴於律人,不阿諛奉承,在文官集團中,也算是泥石流中的清流了!後來,他又論述了狄青有多得軍心,多得民心,長此以往,太危險了!
並且很高深的說“水者陰也,兵亦陰也,武臣亦陰也。”
以此類推,當時汴梁發洪水,下大雨,都是因為武將們太陰太陰了,陰得老天也陰鬱了。
因此,陰陽大師歐陽修建議宋仁宗外放狄青,既為了防洪救災,也為了狄青個人安危,免得日後不得不殺狄青。
你沒汙點,好,洪水來了,這便是你的汙點!歐陽學士通曉陰陽,才識非凡,思維發散,見解刁鑽。歐陽修是喝高了,腦抽了,去寫《論狄青札子》的嗎?
當然不是,自號醉翁的歐陽修,清醒的很。
當初,宋仁宗賞識狄青的勇武,勸狄青消去面黥,而狄青卻不願消去,並說“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
賤兒,是莽夫,是白丁,是大宋天空的武人,然而,我這個賤兒,就是可以依著自己的勇武,獲得軍功,謀得官位,天下的其他出身卑微的人,也一樣可以!
狄青,是何其要強,不以出身行伍而自卑,他的靈魂比歐陽學士高貴多了!狄青不要命地衝鋒陷陣,因為他是一個兵,一個要強的兵。
狄青當上了樞密使,頗得人心、軍心,說話還這麼好聽,這麼有自信,甚至還要讓天下武人都有自信,都未來可期,這還讓不讓歐陽修活了?
所以,一場汴梁的洪水,激發了歐陽學士的靈感。
同時,也有無數個大學士呈遞摺子給仁宗,以求外放狄青。
如此要強,如此純粹,甚至連一點汙點都沒有的狄青,被外放後不到一年,便抑鬱而終。
清人昭璉感嘆道:
“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廣南,稍為生色……乃歐陽公露章劾之。至恐其有他心,豈人臣為國愛惜人材之道?狄公終以憂憤而卒。其後賊檜誣陷武穆者,亦襲歐陽之故智也。"
不愧為秦檜的導師,文筆了得,才思敏捷。
讀罷《論狄青札子》,再讀讀《醉翁亭記》,怎麼覺得這麼彆扭,這是同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