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二八年華,是指十六歲。 二八年華,古時用二八代表十六歲,以此類推,如二九代表十八歲。二八年華是用來比喻人最美好的青春時代。以此類推一九是九歲,

    佐證: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龐兒不如照片上那麼豐滿,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華’時的那般軟款了。” 這文中二九指的肯定是十八歲。

    所以說一九年華應該指九歲左右的年紀。但今天人們亂用說一九年華是,十九歲例:一九年華,迎面而來. - [影子.]2月23日,我的19歲,就快要來了.哦,19歲,你有什麼想對我說的嗎?

    找來一個古人還常用其他方法表示年齡,如女子十五稱作及笄,半百是指五十,六十叫做花甲等等。在古典小說中,常有作家在描述少女時會使用“青春二八,真有如花之容,似月之貌”或者“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等形容女子的套語。讀者或許會納悶,這裡的“二八”究竟是多大,難道是指二十八週歲嗎?

    其實“二八”意指二乘八,即十六。古代常用個位數相乘來表示十位數。如三五表示十五,三七表示二十一,九九表示八十一。“二八”最早只是表示數字,並不僅指年齡。如《左傳?襄公十一年》:“女樂二八”指的就是十六人,而南朝宋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中的二八指的卻是農曆每月的十六日。後來,古人才頻繁地使用“二八”表示年齡,再加上它讀來清脆上口的特點,所以更是時常“拋頭露面”。詩文中“紅妝二八年”的描寫,真是生動而傳神。

    與此相近,還有用二七、二九等表示年齡的,意謂十四、十八歲。南朝陳後主《東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詩詞歌賦,般般皆曉,篤好琴簫。”就採用了這種表示方法。

    附: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人骰子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