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天log

    南歌子詞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

    《南歌子詞二首》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溫庭筠。其古詩全文如下:

    一尺深紅蒙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別有人。

    【前言】

    《南歌子詞二首》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組詩作品。這是兩首樂府詞,從內容上看屬於情詩,在語言修辭方面,表現了極高的藝術水平。

    【註釋】

    ①一尺深紅:即一塊深紅色絲綢布。古代婦人之飾;或即女子結婚時蓋頭的紅巾,稱“蓋頭”。麴塵:酒麴上所生菌,因色微黃如塵,亦用以指淡黃色。此處意謂,紅綢布蒙上了塵土,呈現出酒麴那樣的暗黃色。

    ②合歡桃核:是夫婦好合恩愛的象徵物。桃核,桃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兩心永遠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歡桃核兩人同。”而合歡桃核有兩個桃仁,借“仁”諧“人”,亦可以象喻“心兒裡有兩個人人”。此便取義於後者,故日“終堪恨”。

    【翻譯】

    這首詞,在藝術方面,採用比興、暗示、諧音雙關的手法,加強了抒情效果。但從詞的整體意境看,仍然是“意傷於太盡”(張戒《歲寒堂詩話》),缺乏餘韻遠致。像“天生舊物不如新”、 “裡許元來別有人”這樣的內心觸悟,也過於直淺了些。

    【賞析】

    “一尺深紅蒙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興。眼見一塊原來是極鮮亮的紅絲綢,卻因蒙上了灰塵,顏色變得暗淡了,舊如“麴塵”,而這“一尺深紅”的絲綢,好像不是一般的婦人之飾,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時用過的方幅紅綢“蓋頭”。這“一尺深紅”,應是女子眼中的不尋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約一尺寬的紅綢作為自己婚姻的象徵,看到紅綢,就引起對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紅綢卻已經蒙上塵土,還有了不少“麴塵”似的黴斑。

    睹物思人,不由感慨萬端。唉,還是俗話說得對,物品天生的都是舊不如新。然而,就愛情而言,則不能“喜新厭舊”,而應是“日久長新”才好,否則情不專而怨恨必生。竇玄妻《古怨歌》雲:“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詩人這裡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襯“人不如故”。看來是丈夫又有了新歡,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這二句運用了比喻,雖然手法委宛,語言卻很直白,就意蘊而論,顯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別有人。”這二句,仍然運用了比喻,抒發被棄女子的“恨”意。“合歡桃核”,本來那是夫婦好合恩愛的"象徵物,舊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擺放棗、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預示喜兆。想當初,女主人公在與丈夫兩情歡娛的時候,她是那樣相信她們用桃核來表示的永遠好合的誓言,現在明白,原來那“合歡桃核”裡面,已經有了另外一個“人”了。“人”是“仁”的諧音,說“合歡桃核”另有“人”,就是說她的丈夫內心裡另有新歡的“人”了。

    所以,這是借鑑了民歌中常用的諧音雙關的手法寫桃核內有“仁”以隱喻合歡之人心中原來別有“人”,富有民間的生活氣息。既然對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舊物不如新”;雖前有“合歡桃核”之約,然“終堪恨”也。這就既巧妙地諷刺了愛情上的喜新厭舊者,又曲折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所愛者的執著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種難言的幽恨之情。面對負心人,詩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勸戒,言有盡而意無窮,反映了甜蜜愛情生活中的另一個側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穿旗袍走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