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寫詩就不能不談韻、音律和韻律。因為它們是詩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韻和音律合稱韻律。可以說,沒有韻律,就沒有詩歌的神,沒有韻律,詩歌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詩下一個定義:詩是能唱易記的、講究韻律的文學體裁。
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詩是應該講究韻律的。
不過,由於中國的音樂已由宮商角羽的五音發展到引進的西洋音樂的多來米發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現代詩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韻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試想,沒有美感的聲音能給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嗎?
有人說西洋詩歌不壓韻。錯了,你那是誤解,那是翻譯惹的禍,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國詩歌都是壓韻的。即使你不懂外語,但只要懂韻,都能聽出外語歌和詩歌的韻來。
任一事物都有區別於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徵象,詩詞也不例外。
詩歌有別於其它文學形式在於:一要精煉,二要押韻,三要節奏鮮明,四要句式整齊。
精煉,既是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對新詩的要求。凡詩歌作者在安排內容、遣詞煉句時,必須斟字酌句,認真考慮怎樣才能以最經濟而又最準確的語言表達所要表達的內容。唯其精煉,且含蘊豐富,才能發人深省,才能易誦、易懂、易記。
押韻,這是詩歌的主要特徵。古今中外,概沒例外。為什麼強調押韻?因為只有押韻,才能使合乎韻律的相同的聲音在詩歌中形成有規律的反覆,給詩歌的聲音組合創造一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從而,加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也就易記易唱,而且悅耳動聽,達到聲情並茂。有了韻,就能由音響的迴環進而產生意義上的聯想。既便於記憶,吟唱起來也琅琅上口。因此押韻就成了詩歌加強節奏感和音韻美的一種特效手段。
節奏必須鮮明。詩歌的節奏又叫音節,大致相當於音樂中的節拍。節奏的長短、快慢,是由詩歌的語言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點決定的。把平仄聲調不同的字詞有規律地排列起來,使它們具有間歇,顯示強弱,這就是節奏。五言詩,一般都是每句三個音節,七言詩每句通常都是四個音節,很少例外。詩歌為什麼要有鮮明的節奏?這首先是由詩歌的語言特點所決定的。詩歌的語言要求高度精煉,含義雋永,悅耳動聽。同時,詩句之間韻律的協調和聯絡,可以造成整齊多變的節奏感,增強詩歌的表達效果。如果不講究節奏,用散文的句子來寫詩,儘管押韻,那隻不過是一種散文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詩歌。
句式整齊。詩歌,特別講究句式。這看來似乎是一個表現形式問題,但實際上跟內容仍然有著相輔相成的重要關係。固然,形式必須服從內容;但或一定意義上說,形式反過來對於內容則起積極作用,或則發生著消極影響。因此,不論是讀詩寫詩,對於句式問題應特別注意。古典詩歌是比較重視句式的,特別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尤其十分重視句式。詩歌發展到近體,由於格律的規定,句式已趨於嚴格的整齊劃一了:五言詩每句固定五字,七言詩每句固定七字。通首一律,不得增減。至於雜言,因此可以例外。不過除了個別的參差程度較大以外,大多數雜言詩仍以七言為主體,所以句式仍然大體整齊。古典詩歌如此,新體詩也不例外。造詣深的新詩作者大多能注意到這一特點。正因為每句字數基本相等,故而每一節的節奏也大致相同。
只要我們的詩歌愛好者能逐漸瞭解並掌握了詩歌的上述特徵,那麼對於提高自己的欣嘗能力和創作水平,肯定會大有裨益的。
談到寫詩就不能不談韻、音律和韻律。因為它們是詩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韻和音律合稱韻律。可以說,沒有韻律,就沒有詩歌的神,沒有韻律,詩歌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詩下一個定義:詩是能唱易記的、講究韻律的文學體裁。
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詩是應該講究韻律的。
不過,由於中國的音樂已由宮商角羽的五音發展到引進的西洋音樂的多來米發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現代詩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韻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試想,沒有美感的聲音能給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嗎?
有人說西洋詩歌不壓韻。錯了,你那是誤解,那是翻譯惹的禍,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國詩歌都是壓韻的。即使你不懂外語,但只要懂韻,都能聽出外語歌和詩歌的韻來。
任一事物都有區別於他事物的特別顯著的徵象,詩詞也不例外。
詩歌有別於其它文學形式在於:一要精煉,二要押韻,三要節奏鮮明,四要句式整齊。
精煉,既是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對新詩的要求。凡詩歌作者在安排內容、遣詞煉句時,必須斟字酌句,認真考慮怎樣才能以最經濟而又最準確的語言表達所要表達的內容。唯其精煉,且含蘊豐富,才能發人深省,才能易誦、易懂、易記。
押韻,這是詩歌的主要特徵。古今中外,概沒例外。為什麼強調押韻?因為只有押韻,才能使合乎韻律的相同的聲音在詩歌中形成有規律的反覆,給詩歌的聲音組合創造一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從而,加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也就易記易唱,而且悅耳動聽,達到聲情並茂。有了韻,就能由音響的迴環進而產生意義上的聯想。既便於記憶,吟唱起來也琅琅上口。因此押韻就成了詩歌加強節奏感和音韻美的一種特效手段。
節奏必須鮮明。詩歌的節奏又叫音節,大致相當於音樂中的節拍。節奏的長短、快慢,是由詩歌的語言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點決定的。把平仄聲調不同的字詞有規律地排列起來,使它們具有間歇,顯示強弱,這就是節奏。五言詩,一般都是每句三個音節,七言詩每句通常都是四個音節,很少例外。詩歌為什麼要有鮮明的節奏?這首先是由詩歌的語言特點所決定的。詩歌的語言要求高度精煉,含義雋永,悅耳動聽。同時,詩句之間韻律的協調和聯絡,可以造成整齊多變的節奏感,增強詩歌的表達效果。如果不講究節奏,用散文的句子來寫詩,儘管押韻,那隻不過是一種散文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詩歌。
句式整齊。詩歌,特別講究句式。這看來似乎是一個表現形式問題,但實際上跟內容仍然有著相輔相成的重要關係。固然,形式必須服從內容;但或一定意義上說,形式反過來對於內容則起積極作用,或則發生著消極影響。因此,不論是讀詩寫詩,對於句式問題應特別注意。古典詩歌是比較重視句式的,特別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尤其十分重視句式。詩歌發展到近體,由於格律的規定,句式已趨於嚴格的整齊劃一了:五言詩每句固定五字,七言詩每句固定七字。通首一律,不得增減。至於雜言,因此可以例外。不過除了個別的參差程度較大以外,大多數雜言詩仍以七言為主體,所以句式仍然大體整齊。古典詩歌如此,新體詩也不例外。造詣深的新詩作者大多能注意到這一特點。正因為每句字數基本相等,故而每一節的節奏也大致相同。
只要我們的詩歌愛好者能逐漸瞭解並掌握了詩歌的上述特徵,那麼對於提高自己的欣嘗能力和創作水平,肯定會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