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7364761280

    台州之戰。

    嘉靖四十二年冬,倭寇2萬餘人分乘百艘艦船,陸續在福清、興化(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登陸。戚繼光指揮軍民與倭寇水陸交戰12次,斬倭3000餘人。倭寇以分散受挫,遂改變策略,集中攻城。倭寇萬餘兵力圍攻仙遊。知縣陳大有率全城軍民據城防守。戚繼光根據敵情,調整部署:

    以一部隨監軍副使汪道昆往福州,防倭襲擊省城;一部防守閩江、興化,防倭深入腹地;又命把總傅應嘉統3000名水兵駐守漳州、泉州,控制沿海要地;自率6000名戚家軍增援仙遊。

    時倭寇環城立營築壘,發動進攻。戚繼光以兵力懸殊,決定以仙遊城為支撐,抑留敵人,俟主力集中後,再謀殲敵。遂派親兵200人乘夜入城,加強防守力量;命守備胡守仁領兵駐紮鐵山,據險為壘,牽制倭寇;從各營挑選勇士500人,組成敢死隊,不時襲擊敵營;將大本營移至離倭寇較近的石馬,四面佈置疑兵,既遏制倭寇四出剽劫,又使其不能專意攻城。

    倭寇多次發動攻城,在城內守軍頑強抗擊和城外明軍多方牽制下,均未成功。十二月二十三日,浙江6000名援兵趕到,戚繼光決心轉為進攻。為造成區域性優勢,計劃以主力先攻南門外敵壘,然後轉用兵力攻擊其餘,以期各個擊破。

    遂命守備王如龍為左路、胡守仁為右路,協同中軍合攻南壘;把總陳濠、遊擊李超分向東、西壘進行牽制性攻擊;把總金科為預備隊,隨時策應各路;指揮呂崇舟、副總兵金文秀至鐵山為疑兵,牽制北壘倭寇。二十六日,正當倭寇利用"呂公車"攻城時,明軍主力分3路向南門外倭寇發起進攻,倭寇大敗,退入南壘。明軍奮勇衝殺,摧圍拔柵而入。殘倭逃向東、西門。

    胡守仁乘勝向東追擊,與陳濠部夾擊東壘倭寇,王如龍向西追擊,與李超部夾擊西壘倭寇。各路明軍英勇突擊,迅速突破東西兩壘。殘敵數千逃往北壘。戚繼光親率大軍攻擊北壘,倭寇大部被殲,仙遊圍解。

    倭寇不斷加強對仙遊的圍攻。陳大有等率領守城軍民,在城外戚軍的配合下,拼死抗擊倭寇。倭寇幾尢強攻難以得手,企圖進行誘降。

    守城官兵根據戚繼光的要求,一面同敵談判周旋,拖延和爭取時間;一面抓緊時間,構築土城等城防工事,改進和製造流星、飛鉤等防禦器械,加強防禦。延至十二月初六,倭寇因無力長期圍困,見明援軍未到,而且城內明軍官兵傷亡甚重,防守力量大減,遂展開了大規模的攻城行動,豎起雲梯登城。在此危急關頭,城外遊兵奮勇衝進敵陣,燒敵雲梯,城內壯士奮勇拼殺,戚繼光聞報,令部隊發銃吶喊助陣。倭寇誤以為援軍趕到,於是停止攻城。

    十二月下旬,回浙江輪休的官兵約6000人返回福建,抵達仙遊以東的沙園。戚繼光得到援軍,遂召集將領開會,研究制定解圍仙遊、殲滅倭寇的作戰方針和部署。他認為要殲滅1萬多人的倭寇,明軍在兵力對比上並不佔優勢,難以向倭寇發起全面攻勢,一舉將敵全殲。但倭寇四壘之間有一定距離,可以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逐一奪取,積小勝為大勝。

    於是決定先以主力攻打倭寇南壘,得手後再分兵攻打東西二壘,最後解除倭寇對仙遊的圍困。具體部署是:王如龍率兵一部作為中左路,胡守仁率兵一部作為中右路,金科督軍一部為大營正兵專備策應,主力部隊合力攻取南壘。

    陳濠等部為右翼奇兵,攻取倭寇東壘;李超督兵一部為左翼奇兵,攻取倭寇西壘;呂崇周等率標兵一部同郭成苗兵400設疑兵於鐵山,牽制倭寇北壘之兵:傅應嘉領兵一支取道西嶺,繞至倭寇西壘之後,配合李超部行動;命中軍吳京押運火器,隨軍接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評價咖啡豆的風味,可以參考哪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