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北中公

    主旨觀點題是行測片段閱讀當中的必考題型,而總分文段又是主旨觀點題中出題人考察次數多,佔分比重大的一類行文。如何辨別行文屬於總分文段及判斷總分文段中作者的重點,相信這是很多考生急切需要了解的。今天中公教育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

    總分文段,各位考生總是抓不準“總”觀點,原因之一:定位錯誤。“總”的概念理解有偏差,“總”代表的是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文段前文起統領作用的句子但不一定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其文段後文一般是圍繞此觀點進行如原因分析、舉例論證、具體闡釋來論證文段“總”的,這一部分稱之為分論點。原因之二:錯選非重點。也就是選擇了描述如原因分析、舉例論證、具體闡釋此類選項。錯選是沒有理清楚句間關係。非重點內容是為了證明“總”觀點成立而存在的。明白了易錯原因,對症下藥,理清句間關係做出正確選擇。下面中公教育專家透過一道例題來講解如何抓“準”總觀點。

    【例】英華人類學家特納認為,正常的“社會結構”是一種有階層、地位、貧富差別的體制,“反結構”是沒有等級之分、貧富之別、男女之別的時空,具有消除不滿和發洩情緒的功能,很多重要節慶儀式就是屬於“反結構”。中國古代元宵節是全民的狂歡節。在節日期間,人人盡興而樂,可以緩解平時身體上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壓力,節日期間的一些反常行為,有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緊張,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節日期間,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貴貧賤,不分年齡大小,君民同樂,有利於促進不同階層的和諧,保障社會穩定。這段文字的主要觀點是:A.中國古代的元宵節是“反結構”的社會產物B.中國古代的元宵節具有消除社會不滿的功能C.應大力發展傳統文化中“反結構”的節慶儀式D.“反結構”的節慶儀式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

    【答案】D

    【中公解析】文段一共四句話。首句提出了正常的“社會結構”的概念,緊接著提出了“反結構”的概念:和正常的“社會結構”相對應的,而且介紹了反結構的功能:具有消除不滿和發洩情緒的作用。然後又告訴你,誰屬於反結構呢?很多重要節慶儀式屬於。這是文段第一句話,其實就介紹了反結構的概念。第二句引出了中國第一個元宵節,分析句間的關係。這一句放在這是什麼作用呢?前一句最後說很多節氣屬於“反結構”,第二句就談到“中國元宵節”,那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舉例說明。第三句講“中國元宵節”具有消除人之間的隔閡和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作用,從而證明“反結構”確實有這樣的功能。所以後兩句話都是在進一步說明反結構中有重要節日,而且這些節日呢可以達到它的一個功能。所以整個文段行文脈絡是總分結構,第一句總觀點,二三句舉例論證。觀點就是反結構及它的功能。

    A選項表述有誤。選項表達的元宵節是反結構的一個產物;題幹中的表述不是反結構產生了元宵節而是屬於反結構。表述不一致。.B.突出了元宵節的功能,但是題幹中,引出元宵節是為了證明反結構具有這樣的功能。B選項在文中的作用屬於舉例論證非重點。C.強調的是一個舉措,應該發展反結構這樣的節慶儀式;但是題幹中作者客觀的介紹了“反結構”的概念及功能,並未談及功能很重要從而要發展節慶,所以C選項脫題了。D.題幹總觀點是反結構及功能,透過舉例說明反結構的功能,和題幹總觀點同義替換。故選擇D選項。

    中公教育希望各位同學要找“總”行文,在考場中將“準”進行到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汽車的來歷和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