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邊城月雜說

    從個人所為而言,應該是袁崇煥更冤。

    岳飛,還師,後被棄而不用。屬於不被待見的。但有餘參政太子之事,惹了禍。

    袁崇煥,屬於兩國政治的明爭暗鬥,大明自毀長城。綜上,袁更冤。

  • 2 # 慕佚思傑

    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都是河山破碎時的中流砥柱,不同的是,一個是有顧自不為民的自私之君,一個是有想振興卻不辯真偽之主。

  • 3 # 山川聽風吟

    當然是岳飛了,他是為國雪恥要掃平匈奴迎回二帝,但這不符趙構的心意所以被殺;而袁崇煥曾經得到崇禎帝的十分信賴,許多過份的事情都不追究他的責任,他屬於口號震天響業績一般般那種人,當然他是忠於皇帝的但缺乏禦敵之才,後來崇貞是不能忍受屢遭兇險又聽信奸人讒言所以殺之。相比之下岳飛冤也

  • 4 # 歷史說了

    說實話,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沒有什麼值得惋惜、冤枉的。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在崇文抑武的時代、抗擊外族女真入侵的民族英雄,為了保護漢人江山的利益,浴血奮戰,功勳卓著,最後沒有得到善終。

    先說岳飛,固然英勇善戰。然而,任由自己的軍隊叫做“岳家軍”,還說“太祖30歲建節”的糊塗話,規勸皇帝早立太子,皇帝的命令想聽就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放在哪個朝代,皇帝都會殺了他。古之名將,吳起、韓信、白起、李牧,哪個不是功高震主,不得好死。集王侯將相於一身的韓信,最終還是被劉邦和呂后賜死了。封建時代,忠孝仁義。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任何時代,天下所有的兵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岳飛只不過是一個代替朝廷領兵的將領,沒有任何理由叫做“岳家軍”。

    唐朝的衛國公李靖曾經說過,一個將領最大的品德就是忠誠。這也是打仗一般的張良和諸葛亮,為什麼能夠從祀武成王廟的原因?

    再說一下袁崇煥。帶兵防守東北地區,鑄就了關寧鐵騎和寧錦防線,成功阻遏了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入侵,成為護國安民的大英雄。然而,皇太極突破蒙古防線,一直打到密雲和北京周邊地區,差一點攻破北京城。此時,帶領大軍的袁崇煥將軍,居然沒有勤王救駕,任由崇禎帝在破城被俘的風險之中戰慄發抖。試想一下,如果清軍破城,俘虜了崇禎皇帝,大明王朝就此亡國,難道袁崇煥不是罪人嗎?

    封建時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仁義,禮義廉恥。尤其是宋明王朝,經歷了五代十國和蒙元帝國帶來的巨大戰禍,漢族迫切需要休養生息和繁衍發展。因此,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明太祖屠戮武將功臣,都是皇帝順應時勢,“止戈安民、崇文抑武”,大力開展“文官治國,教化萬方”的策略,防止帶兵武將謀反逆天,禍滿天下,荼毒百姓。

    所以,宋真宗時期抵抗契丹的寇準、宋仁宗時期抗擊西夏的狄青、宋高宗時期抗擊女真的岳飛、宋孝宗時期抗擊金朝的虞允文、明太祖時期抗擊元朝的藍玉、明英宗時期抗擊蒙古的于謙、崇禎帝時期抗擊滿洲的袁崇煥,凡是染指過巨大軍事權力的將領,最後都不得善終。

    殺死他們的罪魁,不光是皇帝的責任,還有一直尊敬和喜愛的文官士大夫階層。這些飽讀詩書、科舉出身的讀書人,文章錦繡,道貌岸然,看似是君子風範,其實一肚子髒心眼子。

    因此,岳飛和袁忠煥沒有所謂的冤枉和無辜。殺死他們的,甚至不是皇帝,而是太祖成法和文官制度。滑稽的是,太祖成法和文官制度,都是為了保護百姓的利益設定的,可見“紅塵中,分不清是非”。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做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放在當時當地的背景下思考和理解,而不是抱著上帝視角和後代的角度看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陪伴你童年的電腦遊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