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LL剛剛好

    一個完整的故事通常由五部分組成。除了激勵事件和進展糾葛外,另外三個部分分別是危機、高潮以及結局。這三者都在故事接近尾聲處,它們在時間、場景還有結構上都緊密相連,危機、高潮以及結局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觀眾是否在情緒上獲得滿足。

    危機的含義就是做選擇,且是不可逆的選擇。主人公曆經艱難險阻,終於沿著故事脊椎接近了終點。他即將為慾望目標做出最後的努力,他所選擇的行動將直接決定其是否能達成慾望目標,輸贏即見分曉。危機從字面上看,蘊含著兩重意思。“危”,代表危險。錯誤的抉擇極有可能讓主人公萬劫不復,至少再無達成慾望的可能。而“機”則代表機會。此時面臨的選擇也足以成為機會和機遇,讓主人公得以如願以償。

    危機同時也是自“激勵事件”以來就被觀眾期盼著的必備場景。這是主人公與其最強大的對抗力量正面交鋒的時刻,也是他面臨最大壓力的時刻。主人公將直面守護著慾望物件的巨龍,成王敗寇在此一舉。主人公此時所做的選擇揭露了故事的重要價值,也揭示了人物的真實性格。

    在危機設計上,需要給予這一場景一個刻意的靜態描寫。觀眾在情感上需要與主人公一同經受抉擇的痛苦,他們急於知道,主人公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一個定格畫面,就像一道閘門,攔住了情感的洪流,使緊張感節節飆升,直至主人公真正做出選擇後,銀屏內外的情緒同時一洩如注,隨之而來的就是最後的高潮。

    高潮是故事結構的倒數第二部分。一切矛盾和衝突都將在高潮部分爆發,極端的轉折也將在高潮部分完成,整個故事將在高潮結束後迎來尾聲。高潮必須是有意義的,其意義就在於能夠幫助主人公完成從最好到最差,或是從最壞到最好的價值轉變。在這一刻,故事的藝術價值也被放大到最高值,從而打動觀眾的心。

    高潮必須經由主人公在危機選擇的行動清楚明白地表現出來。僅僅透過對白和敘述達成的高潮無疑是失敗的。這將徹底破壞故事的張力。總之沒有高潮也就沒有故事,在高潮實現之前,人物的塑造都是不完整的。

    威廉·戈德曼指出,好故事的關鍵在於給予觀眾想要的東西,但不能透過他們所期望的方式。從激勵事件起,作者就在一步一步向觀眾承諾他們會看到的東西。打破這種承諾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劇作者同時要確保不能讓觀眾輕易猜到它是如何實現的,否則故事就會變得索然無味。能否給出一個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的高潮和結局是區分藝術家和業餘作者的試金石。

    高潮之後就將迎來結局。

    結局作為一個故事的最後一部分,主要有三種作用。其一是作為高潮之後的補充。對於一些尚未交代清楚的次要情節,需要對觀眾做出交代,否則就會影響情節的完整性。

    其二是展示高潮的影響。高潮部分可能已經揭示了主要人物的命運和結局,但對於一些次要人物,則並沒有交代他們生活的轉變。高潮事件同樣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影響。透過跟拍鏡頭來展示高潮過後的後續變化,是對配角的尊重。

    最後,如果高潮部分已經交代清楚了一切,結局和高潮也可能同步完成,這樣的結局不失乾脆利落,但仍需要加上一些結尾鏡頭。把鏡頭慢慢送回,或跟拍主人公幾秒鐘,使之產生如同戲劇那樣“帷幕徐徐落下”的效果,好讓觀眾的情緒得到沉澱。這既是對觀眾的基本尊重,同時也可以間接放大故事所產生的移情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遇險記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