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uanfang2020
-
2 # 萬秀英7
我小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養蠶,春蠶,夏蠶,桂花蠶,每年養3季,我們這邊養的是蠶種,要求高,養蠶前所有的傢伙什都要進蒸房高溫消毒,家中薰硫磺,撒養蠶專用的粉,那個粉味道很刺鼻。蠶篇,蠶架,蠶網都是專用的。蠶一生蛻4次皮,最後一次蛻皮後就開始忙的要死了,除了採摘桑葉喂蠶還要準備好稻草做草籠給蠶吐絲結繭用。先要刷稻草,一家人一天就可以完成,刷好稻草開始搓草繩,我們這邊有專門搓草繩的木頭架子,小屁孩都是坐在長凳子上搖木頭架子,倆個大人一左一右腰上掛著刷好的稻草弄草繩,倆根草繩要一樣長短,繩子搓好開始喂切好的稻草杆子做草籠,大家做的草籠都是按照家了個房間長寬來弄個,要弄多少條草籠就看自己家養多少蠶來算。我姑媽家的兒媳婦刷稻草還把結婚的金戒指弄丟了,沒找到一季度蠶白養
-
3 # 雲過之藍
養蠶是件很好的事情,完整的展現了一個生命的全過程,從小小的卵孵化幼蠶,經過幾次褪皮,成蟲吐絲,破繭化蝶產卵,最後死去,對學生孩子來說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是在小學三四年級養蠶的,也不記得是不是老師號召的,全班三十多個學生,個個都有養。想想三十多個學生同時共同做一件事,氛圍是非常和諧的。由卵孵化幼蠶的時期,大家把粘著蠶卵的麻紙放在小盒子裡帶到學校,課餘時間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孵蠶盒,一起交流觀察,看著像芝麻一樣的蠶卵,慢慢破殼爬出小小的幼蠶,開心的手舞足蹈,又小心翼翼的呵護。放學後,大家都相約一起去給幼蠶找食物,最初的幼蠶吃蒲公英葉子或者嫩嫩的桑葉。經過一兩次褪皮長大點就可以吃正常的桑葉了,這時我們的小養蠶盒裡就放幾隻隨身帶到學校和同學交流,其它就放家裡養著。
蠶的一生很短暫,只有四十多天,但這個過程對一個孩子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們每天除了上課做作業外,所有的課餘時間精力都用在了觀察蠶了,可以一直看著蠕動的蠶一點一點慢慢磨食桑葉,發出沙沙的聲音,就這樣可以看一兩個小時,即使吃飯時也要端著飯碗去看。
養蠶給我們帶來最大成就感就是,吐絲結繭,我們會一直看著蠶寶寶不慌不忙井然有序的吐絲,慢慢把自己包起來。終於成繭了,大家會互相比誰的蠶繭大,白,若是有同學的蠶吐出了彩色的繭,就會得到大家一致的羨慕,然後紛紛要預約產下卵。
當然也傷感的時候,在蠶破繭成蝶後,笨拙的身軀,短小的翅膀雖然沒有蝴蝶漂亮,但是它用盡最後的力量產下許多的卵,而後慢慢地死去。看著一動不動的化成蝶的蠶,心裡有著無限的感動和惆悵。
養蠶的過程並不長,但整個過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樂,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還鍛鍊了大家專注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對自己付出精力和情感培養的小生命,看著它逐漸長大,努力完成最後的使命後不捨的離去時,內心對生命和情感的感悟或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應該是最大的收穫了。
-
4 # 曉玥兒滴醜麻麻
養過,奶奶朋友家拿來的二十條左右,可惜沒能看到它結繭,餓死了,我們家附近沒桑樹,打算等星期天去村裡摘點的,就一天沒餵它全死了,可把我和妹妹心疼壞了
-
5 # XLL星辰大海
我小時候養過蠶。
記得是上五年級的時候,同桌不知到從哪裡弄來一張紙,上面粘有密密麻麻的黑點。他告訴我是蠶籽,可以敷出許多的蠶寶寶。
於是看他把那張紙摺疊後,放在胸前的衣服裡面。記不得擺胸口捂了多久,反正上課時間他也惦念著,時不時拿出來看有沒有孵出。
等他看到有小蠶出殼了,就喊我看。我看見紙上有很細很細的短黑線在扭動,同桌說這就是小蠶。同桌把手伸進抽屜,拿出兩片桑樹葉,一片放桌面上,一片拿在右手上,左手把有蠶寶寶的那張紙傾斜捏住,對準桌面上的桑葉輕輕抖動,這些小活物一一掉到桑葉上了,粘著沒掉下來的,就用右手拿著的桑葉極輕的刮下來。
這批出殼的小蠶被掃到桑葉上了,同桌居然大氣地送給我了。我說不會養,他說:“我教你”。
他把那張帶蠶籽殼的紙又放回胸口捂去了,並說:“還可以孵出很多的小蠶”。
我極小心地把這片桑葉帶回了家,放在紙盒裡,又多放了兩片桑葉進去。他叮囑我:“桑葉上千萬不能有水,否則,蠶吃了帶水的桑葉會死”。
那麼細小的生靈,手勁稍許大一點點,蠶寶寶就沒命了。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第一次養蠶。
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踩桑葉,然後早晚兩次餵食,同時給它們打掃一遍衛生。
我心心念唸的蠶,在我細心呵護下,一天天地長大了。等到他們爬山吐絲時,我犯了個大錯,當時,稻草扎的山,不夠蠶爬,我就把其它要吐絲的蠶放在睡覺的蚊帳上,結果蚊帳被老鼠咬了一個個的洞,蚊帳上預備吐絲的蠶全沒了。這次我急哭了,同時也被狠狠的罵了一頓。
-
6 # 年老四
淘寶買蠶當寵物,買50贈50,買主瘋了,
單位來了一批大學生,老闆給租了兩套個房子,一套男生住,一套女生住。
慢慢的,男女生開始談戀愛,在住宿舍的也越來越少。
到後來,女生宿舍就剩倆人,100多平的三室顯得空落落的。
倆女生有些害怕,也有些寂寞,就想著養個寵物。
可養什麼呢?貓啊狗啊的,也沒時間照顧。
最後腦洞大開,倆人決定養蠶,吃飽了不動,肉乎乎的好玩,還能見證它們蛻變過程,最重要是省錢還省心。
於是淘寶買了50只。
沒想到,蠶郵過來是100只,還贈送了一袋桑葉。
老闆說,買50贈50,以後桑葉就在他家下單,還優惠。
剛開始養,還不錯,正式春夏交接季,溫度正好,每天噴些水保持溼度,也不用操心。
問題是,她倆發現這些蠶白天不吃桑葉晚上上個廁所隨手一喂,蠶寶寶吃的可香了。
然後,她倆就半夜起來用新鮮的桑葉餵食。
說來也怪,她倆以為,100只蠶,最後能剩個十隻八隻的就不錯了,沒想到,除了剛來時死了十七隻,剩下的全活著。
在大概20天左右,蠶的進食量增大,半夜投完桑葉,閉了燈能聽見蠶吃桑葉的莎莎聲。
況且,眼見著蠶長大,變成了小手指那麼粗長。
倆人甚至不敢再看,閉上眼都是蠶肉乎乎蠕動的樣子,配合著莎莎聲,倆人更覺詭異,害怕。
然後,倆人把蠶送給了男生,男生給油炸了,還拿到單位給大家吃。
後勤部的阿姨說,真可惜,這蠶馬上就該吐絲結繭了。
倆姑娘忙活了20幾天,到頭來重要的過程沒看見。
於是那些天,單位裡總能聽到調皮的男生,一唱一和的唸詩:你的成長有我參與,你的蛻變我沒能見證。
然後就能看見,倆女生面紅耳赤,雞皮酸臉的追著男生打。
整個大廈,數我們公司熱鬧,老闆都笑抽了,……
-
7 # 碧水寒裡月牙彎彎
在我小時候,養蠶可是頭等大事,經常為了給蠶弄桑葉跟小夥伴鬥智鬥勇,畢竟村裡面的桑樹就那麼幾棵,而養蠶的人卻有好幾個,為了得到桑葉,可謂是絞盡腦汁。
讀小學時,哥哥和他朋友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很多蠶蛋,他們將這些蠶蛋分發給平時經常一起玩的這些小夥伴,我也有幸分得了一小塊,但這也有四五十條了。
我用紙包著蠶蛋擱置在抽屜裡,時不時就去看看它孵化了沒有,不到一個星期就孵出來了,黑色的,小小的,丟地上找都找不到的那種。我忙用一個墊了白紙的鐵皮月餅盒將其裝好。
我們村的桑樹所種不多,就我所知的只有四棵,其中我鄰居家的菜園子裡有一棵,剩餘三棵散佈在村子裡面。剛開始蠶還小,所食不多,所以桑葉綽綽有餘,等它長得胖乎乎時,桑葉就有點搶手了,因為小夥伴的蠶也幾乎都是同一時間孵化出來的。
那段時間,村裡的四棵桑樹都被擼得只剩了枝條,如果你看到有人摸黑偷溜進了菜園,不要驚慌,他只是想擼一把桑葉而已。如果你看到有人鬼鬼祟祟的靠近一處籬笆,也不要大驚小怪,他只是想確認一下桑葉是否發了新芽。
那段時間,為了給蠶找吃的,我可謂是絞盡腦汁。上學路上,眼睛四處偷瞄,當眼角的餘光看到老師家門口有棵茂盛的桑樹時,簡直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放學後,偷摸溜到老師家門口,左顧右盼沒人,一頓猛擼,要知道那時候的我可謂是膽小如鼠,看到老師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遠遠就避開了,可為了蠶,我竟然敢到老師家門口偷東西,也是絕了。
為了儘可能的獲得桑葉,我曾趁著夜色偷溜到別人菜園裡擼葉子,也曾央求鄰村的同桌給帶桑葉,也曾為了幾片桑葉跟我哥爭得面紅耳赤,甚至自己還在後山插扦了好幾枝桑樹條。
就這樣,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蠶終於吐絲成蛹,化蝶產卵,新的一輪生命征程又即將開始。
-
8 # 星雨蝶戀676
前兩天腦殘剛剛從鄰居家拿了一盒蠶寶寶回來養,然後給附近公園找了個遍,勉勉強強採了一小包桑葉,然後三天就吃完了,現在都是跑十五公里以外的郊區去找桑樹,摘桑葉,自作孽不可活。鄰居家的蠶是家裡孩子幼兒園給發的,讓他們回來觀察蠶寶寶的,然後就越養越多,多到沒得餵了,只要有願意養的,她白送。
-
9 # 子琳Carol
以前一看到這些都害怕,更不要說養了!那時小時候看著就會起雞皮疙瘩的,不咋喜歡了!現在長大了還能接受,也想嘗試著養,但想到後期怎樣處理,我確實不會就放棄了,畢竟這也是生命,我們還要尊重生命嘛!
-
10 # 瘋野小彭
從同事那要了四隻蠶養,想讓小女觀察蠶的成長變化。養著養著,發覺不是我在養蠶,而是蠶在養我。那些與蠶有關的人和事,像盛開在我思想田野中的朵朵花兒,散發出幽幽芳香。
留住嫩芽,才有新葉
蠶兒要吃桑葉,到哪裡去採摘桑葉呢?透過同事的介紹,知道城郊的加油站邊,可以採到。
騎著摩托車,沿著一段坑窪的石子坡,到了一戶做煤球人家。一老婦人,見了我,熱情地問我,是來採摘桑葉的吧!我有些詫然地問她,怎麼知道的。老婦人說,昨天也有個人來採,如你一樣的神情,四處張望。接著,老婦人指了指路邊雜草叢中,幾棵桑樹,告訴我,就在那兒。
這桑樹,是老婦人女兒栽種的。老婦人說,女兒常常生病,桑樹的根可以入藥,挖幾根來熬藥,病又好了。桑樹根能治病,這是我第一次聽聞。
我摘著桑葉,老婦人和藹地對我說,採時,記得把樹枝上的新芽留著,下次你再來,就會長得更大了。
聽後,忽然覺得這老人家說的話多麼在理。很多事,我們不能只想著自己,也要想著別人。我們不能只想著眼前,也要想著未來的發展。
把嫩芽留下,就是把希望留住。
我隨手畫的蠶
有快,有慢,都應當從容。
四隻蠶,剛養時,大小相差無幾。可是因為食量的差異,有一隻蠶生長速度太慢了,被其它三隻遠遠地甩在後面。看著它瘦小的樣子,真懷疑它是不是得病了,長不大了。
後來,其它三隻相繼吐絲結繭,它還在慢慢地,孤單地吃著,不過,經過了第三次蛻皮,它也大了不少。
有時,望著那隻形單影隻的蠶,我還真佩服它的從容與淡定。其它蠶的成熟,並沒有讓它氣餒,而是按著自己的節奏前進。
生活中,我們也要學著這隻堅強的蠶。當看著原本與我們處於同一起跑線的人,無論家庭婚姻,還是財產事業都比自己更成功,我們不要羨慕萬分,更不要悲觀失望,而是要學著埋頭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再迎接屬於自己的人生轉折。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開花的季節,有快,有慢,都應該靜靜地從容。
孤單的一隻蠶,旁邊是繭
作繭自縛,更是為了破繭成蝶
蠶吐出最後的一口絲,把自己包裹起來,這樣的行為貌似有些傻。試想,如果沒有蠶作繭,哪裡來的絲做絲綢?怎麼會有接下來的蛻變呢?蠶在繭裡變成蛹,蛹沉睡者,像是為下一步破繭成蝶蓄積著力量。
人的成功何嘗不是這樣,為自己織一個繭,拒絕俗世的誘惑,潛下心思,默默地去研究,去思考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這過程是孤單的,痛苦的,甚至夾雜著血淚,其他人是無法看見的。只有完成了自己對自己的超越,才能破繭迎來人生的輝煌。
蠶吞食桑葉時,發出“刷刷”聲,像風拂過鬆林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在耳邊迴盪著,迴盪著……
回覆列表
養過,蠶這種小動物愛乾淨,手上有異味不要接觸它,放在手心涼涼的,我覺得很可愛,一點不害怕,我的母親從事養蠶十幾年,對於它的每個環節我都記憶猶新,很辛苦!它退的皮還收集起來給需要的人做藥,蠶沙還收集起來做枕頭,當然,還吃過油炸蠶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