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創影視

    1.塔吉克族先民與其他民族一樣,實行過多種婚姻制度。其最早的一種婚姻形式是男不嫁,女不娶的早期婚姻。近代塔吉克族實行的是男娶女嫁的從夫居婚,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只有少數人是一夫多妻。其婚姻有幾個特點:一是父母包辦,男女沒有自主權;二是普遍早婚,一般男子20-22歲,女子18-20歲結婚;三是親屬有優先權,締結婚姻時,首先考慮近親和表親(舅表、姑表和姨表),無血緣禁忌。而且,男女雙方不受輩份和年齡的限制。如無近親和表親,才考慮與其他人締結婚姻;四是姑娘不嫁外民族,而男子可娶其他民族姑娘為妻。這也許是塔吉克族自古遺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五是一般不離婚,這與哈薩克和柯爾克孜族相同,他們講究白頭偕老,永不分離。一對夫婦只要活著,就廝守在一起,沒有離婚的風氣。休妻或嫁幾個丈夫,均被認為是可恥的。因此,他們對婚姻大事極為慎重,有“如要對親,必須商量一年”之說;六是實行轉房制(或稱收繼婚),當丈夫死後,如有子女,一般很少改嫁。如要改嫁,首先嫁給丈夫的兄弟。

    2.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塔吉克族的婚俗也有變化,一夫多妻及締結婚姻的買賣性質逐漸消除。塔吉克族的婚禮包括訂婚、結婚等。傳統的訂婚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成年訂婚,另一種是童年訂婚。成年訂婚年齡一般是男十五六歲、女十三四歲,訂婚後不久即舉行結婚儀式;而童年訂婚是在男女未成年時訂婚,有的甚至在幾歲時,雙方父母便為之訂婚。結婚儀式歷時三天。第一天是儀式的序幕。男女雙方各在自己家中打扮和準備,兩家都忙忙碌碌,喜氣洋洋。參加婚禮的客人都攜帶禮品前來賀喜,所帶禮品一般為4到6個饢及衣服、首飾等,近親則要送綿羊。母親或長嫂在送來的禮品上撒些麵粉,以示吉祥。有些地方舉行婚禮時,女賓客除了帶禮物外,每人還帶一些白麵粉。到新娘家時,紛紛把白麵粉撒向牆壁,以示祝福。來客分別在男女兩家歡聚一堂,並唱歌跳舞。

    3.第二天,婚禮進入高潮,新郎騎高頭大馬,由兩個伴郎相陪,由親朋好友護駕,彈著民族樂器,浩浩蕩蕩到女方家迎親。當天晚上,在新娘家正式舉行宗教儀式--尼卡。儀式由阿訇主持。地點在新娘房屋中,參加者除新郎、新娘和雙方各兩位伴郎及伴娘外,雙方家長和親屬不得參加。儀式開始時,阿訇走到新人面前唸經祈禱,唸完一段經文後,端一碗鹽水讓新人共飲,如同漢族的交杯酒。接著往新人身上各撒一些麵粉,然後雙手各拿一塊羊肉,在肉上吹口氣,右手的交給右邊的新郎,左手的遞給左側的新娘,並給他們各吃一口饢。至此,儀式即告結束,一對新人可在一旁坐下。這時,新娘父母及親友進屋祝賀。這天晚上,女賓打起手鼓,男賓吹起鷹笛,紛紛唱歌跳舞,婚禮達到高潮。

    4.第三天早晨,新娘與父母和親友揮淚告別,新郎和新娘同騎一匹駿馬,男在前,女在後,由迎親隊伍簇擁著起程到婆家。一路上,彈奏各種樂器,邊歌邊舞。馬到門前,婆婆給新兒媳端上兩碗加有酥油的鮮牛奶。新娘在馬上喝畢後下馬,進入新房,蒙著面紗坐在屋裡。這一天,新郎家大宴賓客,並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新婚三天之內,新娘住在新房內,不準出門。

    5.婚後第三天,孃家須攜帶禮物和飯食到新郎家,表示還掛記著自己的女兒。男家還要請阿訇和證婚人“拜德爾汗”前來作客。這一天,阿訇或作為徵婚人的拜德爾汗要在大家的面前揭去新娘的面紗。此後新娘方可參加勞動。晚宴後,孃家人在婆家住一宿。至此,整個結婚儀式才告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該怎樣養胃護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