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
雨篠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
恆飢稚子色淒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這首七律作於杜甫客居成都時。詩題為狂夫,當以寫人為主,詩卻先從居住環境寫來。
成都南門外有座小石橋, 相傳為諸葛亮送費禕處,名萬里橋。過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
( 即浣花溪),這一帶地處水鄉,景緻幽美。杜甫就在這裡營建草堂。飽經喪亂之後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曠放了。首聯即滄浪三字,暗寓《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引出下文疏狂之意。即字傳達出知足的意味,豈其食魚,必河之魴,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呢。
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略相映襯,似對非對,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聯之中儘管連用四個地名,由於它們展現極有層次,使讀者目接一路風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滄浪),便令人不覺痕跡。萬里、百花,使詩歌一開頭就不落寒儉之態,為下文寫狂預作鋪墊。
這是一個斜風細雨天氣,光景饒有情趣:翠竹輕搖,帶著水光的枝枝葉葉,明淨悅目;細雨使荷花格外嬌豔,微風吹送,清香可聞。頷聯結撰極為精心,寫微風細雨全從境界自然現出。含裛兩個動詞運用細膩生動。含通常寫微風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濃,有小心呵護之意,而風的柔和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足見雨之細。兩句分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這從淨字可以體味(雨後翠篠如洗,方淨);第四句雨中有風,這從香字可以覺察(沒有微風,是嗅不到細香的)。詩歌採用互文手法,使詩句更為凝鍊精警。兩句中各有三個形容詞:翠、娟娟(美好貌)、淨;紅、冉冉(嬌柔貌)、香,卻安排得錯落有致,無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疊詞,又憑添音韻之美。此聯意蘊豐富,形式精工,充分體現作者的晚節漸於詩律細。
前四句描繪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令人陶然。
然而詩人現實的生活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繼絕,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饑荒。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這就導致恆飢稚子色淒涼。頸聯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祿、恆飢前置句首顯著地位,從聲律要求說是為了粘對,從詩意看,則突出恆飢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誇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填溝壑,即倒斃路旁無人收葬,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呢。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唯疏放,飽經患難,卻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頑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這就是所謂疏放。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 他卻興致勃勃地在那裡讚美翠篠、紅蕖,聯絡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怎樣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 《狂夫》值得玩味之處,在於它將兩種看似無法調合的情景成功地調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
一面是風含翠篠、雨裛紅蕖的自然美景,一面是淒涼恆飢、欲填溝壑的可悲可嘆之事,全都借狂夫這一形象而統一起來。沒有前半部分優美景緻的描寫,不足以襯托狂夫的貧困不能移的精神;沒有後半部分潦倒生計的描述,狂夫就不成其為狂夫。
狂夫
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
雨篠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
恆飢稚子色淒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這首七律作於杜甫客居成都時。詩題為狂夫,當以寫人為主,詩卻先從居住環境寫來。
成都南門外有座小石橋, 相傳為諸葛亮送費禕處,名萬里橋。過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
( 即浣花溪),這一帶地處水鄉,景緻幽美。杜甫就在這裡營建草堂。飽經喪亂之後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曠放了。首聯即滄浪三字,暗寓《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引出下文疏狂之意。即字傳達出知足的意味,豈其食魚,必河之魴,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呢。
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略相映襯,似對非對,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聯之中儘管連用四個地名,由於它們展現極有層次,使讀者目接一路風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滄浪),便令人不覺痕跡。萬里、百花,使詩歌一開頭就不落寒儉之態,為下文寫狂預作鋪墊。
這是一個斜風細雨天氣,光景饒有情趣:翠竹輕搖,帶著水光的枝枝葉葉,明淨悅目;細雨使荷花格外嬌豔,微風吹送,清香可聞。頷聯結撰極為精心,寫微風細雨全從境界自然現出。含裛兩個動詞運用細膩生動。含通常寫微風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濃,有小心呵護之意,而風的柔和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足見雨之細。兩句分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這從淨字可以體味(雨後翠篠如洗,方淨);第四句雨中有風,這從香字可以覺察(沒有微風,是嗅不到細香的)。詩歌採用互文手法,使詩句更為凝鍊精警。兩句中各有三個形容詞:翠、娟娟(美好貌)、淨;紅、冉冉(嬌柔貌)、香,卻安排得錯落有致,無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疊詞,又憑添音韻之美。此聯意蘊豐富,形式精工,充分體現作者的晚節漸於詩律細。
前四句描繪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令人陶然。
然而詩人現實的生活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繼絕,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饑荒。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這就導致恆飢稚子色淒涼。頸聯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祿、恆飢前置句首顯著地位,從聲律要求說是為了粘對,從詩意看,則突出恆飢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誇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填溝壑,即倒斃路旁無人收葬,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呢。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唯疏放,飽經患難,卻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頑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這就是所謂疏放。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 他卻興致勃勃地在那裡讚美翠篠、紅蕖,聯絡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怎樣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 《狂夫》值得玩味之處,在於它將兩種看似無法調合的情景成功地調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
一面是風含翠篠、雨裛紅蕖的自然美景,一面是淒涼恆飢、欲填溝壑的可悲可嘆之事,全都借狂夫這一形象而統一起來。沒有前半部分優美景緻的描寫,不足以襯托狂夫的貧困不能移的精神;沒有後半部分潦倒生計的描述,狂夫就不成其為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