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集石語1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相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裡有一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New Beetle。不僅偷吃稻穀,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夾人蟲”。後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工程。

    巴解想出一法,在城邊掘條圍溝,圍溝裡灌進沸水。夾人蟲過來,就此紛紛跌入溝裡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發出一股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一聞香味更濃。便大著膽子咬一口,誰知味道鮮透,比什麼東西都好吃,於是被人畏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大閘蟹其名由來

    陽澄湖蟹為什麼又普遍稱為“大閘蟹”呢?包笑天曾對這個名稱寫過一篇《大閘蟹史考》,說道:“‘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SA”,(“SA”在吳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他“有一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張惟一先生,是崑山人,家近陽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吳訥士是蘇州草橋中學的創始人,父親吳大徵晚清時官至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當過劉坤一的副帥,一門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張惟一就是方還,與王頌文同為吳訥士的好友,吳家的常客。顧炎武《天下邵國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為吳士訥所購得,又為方還和王頌文在吳家發現,並慨然接受相贈迎回崑山。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為書林中的一段佳話。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

    傳說很久的螃蟹與法海的故事

    魯迅還請他的弟弟周建人到他家裡來一起品嚐“大閘蟹”。不僅如此,魯迅在文章中也屢屢提及螃蟹,例如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魯迅生動傳神地描述了法海和尚躲進螃蟹殼子裡避禍的民間傳說。

    《水漫金山》是講法海把許仙騙去金山雷峰寺,不讓許仙夫婦團聚,白娘子為了救回許仙,和青青一道,跟法海鬥法,不惜引西湖之水貫金山寺。但因為身懷六甲,力敵不能,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下。 青青得以逃脫,修練有成,再回金山,鬥贏法海,法海無處可逃,身穿著黃色的僧衣,遁身入蟹腹。後來許仙夫婦終於能團圓,而法海卻只能留在蟹腹中,所以現在的螃蟹腹中的蟹膏是和尚僧衣般黃色的。

    蟹的那個砂囊(就是法海藏身的地方),是個比較標準的四面體,三面比較硬,而對著眼和口的一面是透明的薄膜。整個囊外面裹著膏油,如果仔細看,那薄的一面,還有兩小塊肌肉,和眼睛、觸角基部相連。將薄的那面撕去,剩下的三個面,裡外一翻,就算是把那禿賊揪出來了。河蟹裡的“法海”比較完整,可以見他盤腿晏坐、雙手合十的情形;而梭子蟹的則只能看見光頭,看不出手;還是青蟹的最妙,連仔細看時,連眉弓都能看清楚!而且這也是為啥蟹膏是黃色的原因--那是法海的僧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少年近視率擬納入政府考核,近視問題怎樣綜合治理才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