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塗山大蝦

    觸動了別人的利益,遭人排擠,加上後期由於位高權重,又遭到皇帝猜忌。歷史上,想有所作為總會有人掣肘,如果當朝皇帝再不支援,即使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得不到好的結果。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牛李黨爭。。

    黨爭,乃是官場一大特色,中國尤甚,為什麼他會捲入黨爭?乾脆問為何會有黨爭得了,這問題有點寬泛,不容易回答,又懶得上網去大段的複製貼上。

  • 3 #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說道“牛李黨爭”,不僅僅是李德裕與牛僧孺兩人之間的“意氣”之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08年(唐憲宗元和三年)的一次制舉策試。

    當時舉人牛僧孺、李宗閔等人的卷子直言時弊、文筆清新,唐憲宗閱覽試卷,大喜過望,馬上做出指示讓中書省準備委任這些人做官。

    不料,時任宰相的李吉甫(李德裕之父)從中作梗,認為這些冒進輕燥的年輕人背後主謀是自己官場上的對手裴垍,王涯等人,併到唐憲宗面前泣陳朝臣考試徇私舞弊。

    畢竟當朝宰相言語分量重,牛僧孺、李宗閔等人不僅被黜落下第,還因為老李一言而委屈多年不得升遷,怨恨可想而知。

    從唐憲宗朝此時開始,歷經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一直到唐宣宗朝,歷經六代皇帝,牛李黨爭父一代子一代,斗的你死我活,誰也不相讓。

    大略分類,李德裕一黨可作為士族門閥的代表,牛僧孺一黨可以作為以進士為核心的寒足地主代表,兩黨之間君子小人相雜好,大體上論,李黨君子多,牛黨小人眾,而且李黨黨魁李德裕本人力主削奪藩鎮、抵擊吐蕃,功名赫赫。而牛黨黨魁牛僧孺因循守舊,粉飾太平,因私廢公。

    唐宣宗繼位後,對自己全無擁戴之功的太尉李德裕深深忌憚,把李德裕一貶在貶,一直貶到天涯海角所在的崖州(今海南三亞)。

    綜上所述,李德裕身陷黨爭之中,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老爹給刨下的坑,一方面是自己的出身決定的,還有一方面是時代所造就的。

  • 4 # 晴雨春秋

    背景:唐末,當時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派士大夫之間的相互排擠爭鬥事件,兩派官員相互傾軋,爭吵不休,持續時間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將近四十年。據《資治通鑑》記載,其爭論的起因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朝廷選拔人才,舉人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等在卷裡批評朝政。考官認為兩個人符合錄用的條件,便把他們推薦給唐憲宗。而李德裕的父親、當朝宰相李吉甫知道牛僧孺、李宗閔批評朝政實際是在指桑罵槐、揭露了他本人的短處,對自己的仕途十分不利,向唐憲宗上諫要求嚴懲這些舉子,後來牛僧孺和李宗閔也沒有受到提拔。

    經過: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李宗閔時任中書舍人,李德裕時任翰林學士。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牛僧孺入相。自此牛李黨政便拉開序幕。牛李兩派皆是精英,高手過招,當然是高招迭出。在這爭鬥的幾十年裡,一會是李德裕把牛僧孺踹翻,不幾年後牛僧孺又把李德裕揍趴下,二人相繼浮浮沉沉,互相拆臺的事情也做了不少。甚至出現了牛僧孺把李德裕從吐蕃手裡浴血收復的維州,竟然拱手還給了吐蕃。

    結論:個人認為牛李黨爭應有兩方面原因:1)出身不同,代表階層利益不同;2)政治主張差異。李德裕出身名門,代表著當時士大夫階層,而牛僧孺出身草根,自然和李存在階層認識、利益的差異,因此有史料稱牛黨重科舉,李黨重門第。在元和時期的黨爭多存在於對科舉、藩鎮等的政治態度上,這樣的爭論仍然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不過後來黨爭的內容已經絲毫看不到有意義的內容,而完全是一些能將對手打倒在地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此時的黨爭已經完全演變成了一場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這正是唐代黨爭的實質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爸爸不親近的男孩,將來會擁有怎樣的生活?